96小时“蝶”战
6月10日起,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广东新能源直面“蝴蝶”挑战。
该公司雷州东里风电场地处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东里镇海边滩涂,位于沿海台风多发区域,每年遭受多个台风侵袭。“去年,我们成功抵御了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摩羯’,这次的‘蝴蝶’相比下虽小,但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发布启动令,33台风机、96小时、11人的抗台保电防御战打响。
台风登陆前,他们启动“备战—响应—抢修”全链条防御机制。配电室、主控楼门前上百个防汛沙袋堆砌成一堵堵“防御墙”,继保室与主控室玻璃映着双层胶带叠加的“米字形”,室外端子箱包裹上一层层的防水薄膜,用工业扎带捆绑得严严实实,抗风雨能力全面升级,构筑起三重物理防线。
图为运维人员对升压站配电室进行封堵
“应急保障体系是最后防线,发电机、排水泵、卫星电话、救生衣……尤其生存物资,五天!五天封闭的粮油水,必须足额到位。”东里风电场的场长方桂欢说。
技术骨干三次试验柴油发电机,储备400余升燃油,确保卫星电话、救生衣等装备分区存放,粮油饮用水满足5天封闭生存需求。全体人员完成防台预案强化培训,技术支持组完成台风模式与变桨系统测试,让防御措施落实到每个细节,进入全力备战模式。
6月12日8时,防汛防台Ⅲ级响应启动,33台风机完成了360度以内精准解缆。
6月13日深夜,狂风卷着巨浪冲击海堤,控制室内键盘敲击声不绝于耳。全场33台风机在运行人员精准操控下保持满发状态,叶片迎着风暴稳定旋转。值班人员紧盯监控屏幕,严格执行每15分钟一轮的风机数据轮巡,彻夜未眠,目光始终锁定在跳动的参数曲线上,确保每台风机在高风速下各部件运行正常。
图为运维人员在主控楼玻璃上叠加粘贴胶带,形成米字形加固结构
6月14日正午12时30分,“蝴蝶”二次登陆雷州半岛,直面侵袭东里风电场,平均风速达18m/s,瞬时风速达29m/s。该公司严格执行风电场、集控中心“双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指令直达。通过5G高清智能摄像头,对风电场关键区域进行24小时全覆盖监控,及时发现并远程评估潜在风险。科学决策,根据实时气象数据、现场监控画面以及设备运行状态反馈,进行综合研判,动态调整应急响应等级。
在全力保障安全运行的基础上,该公司依据风功率预测及电网调度要求,精准把握台风影响间隙与风力资源窗口期,配置各时段主控监盘与现场巡检人员力量,确保关键岗位责任到人、无缝衔接,争分夺秒增发稳发。
图为运维人员对风机箱变进行二次加固
台风过境后,应急抢修队伍迅速响应,立即排查并清理风电场道路垮塌、树木堵路及排水边沟堵塞,保障道路畅通;采用无人机巡视与人工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开展设备隐患排查消缺,保证设备健康水平和发电能力。“蝴蝶”尚未散尽,东里风电场的33台风机仍处于运行状态。在这场与“蝴蝶”的较量中,实现台风过境期间零事故、零伤亡,还利用4天时间抢发电量381万千瓦时,相当于20万户家庭单日用电量。
频道精选:
- 25年06月27日
- 25年06月24日
- 25年06月24日
- 25年06月23日
- 25年0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