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马脊梁矿文化铸魂 标准立本 心安为基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马脊梁矿突破“制度上墙”的表层模式,坚持以文化人、以标促安,通过体系构建、细节雕琢、行为培育与人文关怀,将标准化的种子深植员工内心,推动安全管理从“被动约束”向“主动创造”深刻转变,让刚性制度内化为柔性的文化自觉,为企业安全生产筑牢思想根基与文化防线。
体系为纲,织密标准“防护网”
该矿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安全生产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构建起“制度为经、责任为纬”的立体化安全管理网络,推动安全管理从“人治”走向“标治”。

在制度建设方面,构建“核心规范+专业细则+创新机制”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涵盖安全行为、现场管理、技术革新、应急处置等4大类42项指标,细化考核分值、明确标准要求,以精准的“刻度尺”丈量管理成效。实行月度动态排名,对连续三次位班组启动约谈机制,激发改进内生动力。在责任落实上,紧盯“关键少数”,严格执行《副总工程师、助理、高管考核奖励办法》,实现安全绩效与收入直接挂钩,层层压实管理责任。在流程管控上,固化“51243”瓦斯检查标准流程,落实“定岗、定人、定责、定时”要求;全面推行岗位“明白卡”和“一人一档”档案,让标准成为作业全程的“导航仪”。
细节为要,淬炼现场“硬支撑”
马脊梁矿推动标准化贯穿管理、技术、现场全链条,实现由静态验收向动态管控的升级。

积极贯彻落实该集团“136”安全管理模式,常态化开展“三个一”行动:每周“精一技”,提升核心技能;“剖一案”,深挖隐患根源;“清一域”,整治作业环境。依托视频监控系统,建立“截图对比”机制,直观呈现差距,倒逼标准落地。在技术革新方面,我们以标准化引领工艺改进,实施了“一采一放”优化策略,成功地额外回收了10万吨原煤,同时回采率提升了8%。这一成果与杨伙盘煤矿通过强化管理和优化采区布设来提高回采率的案例相呼应,也与长壁采煤技术、分层与区域化精准开采等措施提升资源回收率的研究相吻合。此外,落实“一优三减”政策,优化撤架通道设计,明确断面尺寸与支护方式,实现安全与技术的深度融合。现场上,从一颗螺丝的紧固、一块牌板的吊挂,到1.2万米巷道的硬化,每一处细节都体现标准化追求,让文明生产成为矿井最靓丽的底色。
行为为本,养成安全“本能反应”
该矿将安全规范拆解为可量化、可考核的“微行为”,通过持续“刻意练习”与正向激励,推动标准操作转化为员工本能。

针对“30秒盲戴自救器”“手指口述”等关键操作,明确考核标准,纳入日常培训与月度考评。借助思想政治工作,将训练转化为展示专业、赢得尊严的舞台,增强“仪式感”与“成就感”。综采一队职工周阳勤练不辍,在应急演练中18秒完成盲戴自救器,其事迹带动班组通过率达100%,成为行为养成的生动典范。通过选树“安全之星”“标准化标兵”,营造“学标、对标、达标”的浓厚氛围,使标准化操作逐渐内化为“肌肉记忆”,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深层转变。
人文为基,拓展安全“关怀边界”
马脊梁矿将标准化建设与思想工作从“工作场”延伸至“生活场”与“身体场”,推行员工健康促进计划,以身心守护筑牢安全防线。

依据相关规定,建立员工BMI指数动态监测机制,对超标者实施运动、饮食等健康干预,提升作业耐力与应急能力。该矿不仅关注8小时内的安全,更关怀“完整的人”,通过改善食宿、开展文体活动,以及党组织牵头开展“家访谈心”“困难帮扶”等工作,将关怀送到职工心坎上,增强了员工归属感与幸福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关怀,使得遵守标准不再是一项冷冰冰的义务,而是员工对生命、家庭、企业的温暖责任与自觉担当。
马脊梁矿以文化铸魂、标准塑形,将制度约束升华为价值认同,将技术规范升华为对生命的敬畏,实现了安全管理从“治行”到“治心”的质变,树立了煤炭行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精神坐标——当标准成为信仰,当安全融入血脉,便构筑起守护生命、驱动发展的永恒防线。
频道精选:
- 25年11月07日
- 25年11月07日
- 25年11月06日
- 25年11月06日
- 25年11月0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