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公司携手山东能源集团以技术创新赋能煤炭产业升级

当谈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人们常将目光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然而,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推出的科技高端访谈节目《新智中国说》将镜头对准了最传统的煤炭行业,揭示了一个颠覆性的视角:新质生产力并非空中楼阁,它正深深扎根于地心深处,在矿山机械的轰鸣中被唤醒。节目以华为与山东能源集团的合作为样板,揭示了一条传统基石产业如何“智”取未来,走出一条兼顾安全、效率与人文关怀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井下“敲帮问顶”,AI(人工智能)实时检测;螺丝掉落、钢丝绳形变,罐笼上的拾音设备可精准捕捉;采用切片网络,电力防越级跳闸实现毫秒级响应;洗煤厂被成功植入算法,一年多洗5000多吨精煤……近年来,华为公司携手山东能源集团以技术创新破解传统矿业发展难题取得丰硕成果,并以“可规模复制”的核心优势,为传统产业巨头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智慧矿山方案”。
从2021年华为煤矿军团成立,到2022年初与山东能源集团成立联合创新中心,联合云鼎科技打造全球首套矿山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再到如今180多个矿山大模型场景落地应用,传统产业与数智技术深度融合的魅力日益彰显。
更安全,AI成了矿工“守护神”
在山东能源集团兖矿能源东滩煤矿掘进工作面,传统的“敲帮问顶”有了AI助力。
山东能源集团副总工程师亓玉浩介绍,如今通过AI摄像头,AI系统能够自动识别作业人员的行为是否规范、效果是否达标,“只要作业过程不合格就会报警,在地面上也会弹框”。
在井下现场演示中,当工作人员故意模拟不规范操作时,AI系统立即发出“敲帮问顶不达标”的警报。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郭振兴解释道,人工智能模型学习安全规程,能确保工序100%合规执行,从而有效管控风险,提升安全系数。
在东滩煤矿井下,数百个AI摄像头构成了无处不在的“天眼”。它们不仅能识别皮带跑偏、存在异物等情况,还能判断人员是否误入危险区域,实现自动报警和停机。
亓玉浩对比了过去与现在的差异:“过去安全管控主要靠安监员、工班长,一旦出现问题,后期追溯非常困难;现在井下的每一步操作都变得看得见、判得清、可追溯。”
井筒是矿山人员、物料出入的通道。传统井筒巡检,依靠人工,效率低,且通常需要设备停机,影响生产。如今,在山东能源集团煤矿井下,多模态融合技术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郭振兴解释说,多模态比较好理解,即AI大模型具备视、听能力,也能读懂设备里边的文本数据,通过不同参数关联,实现多模态融合分析。
目前,山东能源集团通过在罐笼加装360度无死角摄像头、高速摄像机和拾音设备,可通过检测罐道情况、捕捉螺丝的异常声响来捕捉井筒变形。
“这就像给井筒做CT检查。”亓玉浩表示,“我们应用组合多模态技术,扩大了采集数据的频谱范围,有效提升了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能力,进而实现了从被动管理到事前预防的转变。”
更高效,大模型多场景应用
在山东能源集团煤炭洗选环节,预测大模型正在重塑传统工艺流程。
郭振兴介绍,AI大模型能学习整个洗选煤的流程工艺,包括原煤灰分的判断、重介加药比例、浅槽密度控制等,通过智能控制这些参数,最终能使精煤产量提升0.2%。
亓玉浩以山东能源洗煤厂为例,算了一笔账:“一年的洗选加工量为230多万吨,0.2%的量大概是5000吨,这就是AI带来的直接效益。”
环保效益同样令人惊喜。亓玉浩指着清澈的循环水池说,通过絮凝加药处理,洗完煤的煤泥水中煤泥含量从高峰时的100多克降至2克到3克,基本实现了煤泥水的零排放和循环利用。
走进山东能源集团李楼煤矿冲击地压监控中心,井下防冲卸压的作业场景在屏幕上一目了然。防冲卸压打钻的时候要严格控制钻进深度和钻杆数量。过去,李楼煤矿靠人工计数钻杆。现在,李楼煤矿在现场布置了AI摄像头,替代人工去复核钻杆的数量。
郭振兴表示,视觉大模型的优势在于实时干预,替代矿工从事高强度、重复性枯燥的劳动。
走进李楼煤矿调度信息指挥中心,各个作业地点、设备运转、人员行走等情况一屏尽览。亓玉浩表示,这一切高效协同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智能交通系统”——切片网络。
郭振兴解释道,传统的道路,所有的车辆都挤在一起,谁也跑不快,后来高速公路分成了很多车道,切片网络也是这样的原理。
切片网络将物理网络切片成多个独立通道,保障不同优先级数据的实时、稳定、无阻塞传输,解决了井下多网复杂、故障定位难的痛点,为智能化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更人性,科技赋能更有温度
亓玉浩表示,山东能源集团与华为公司的合作,不仅聚焦煤矿生产和安全,还通过大模型搭建健康管理系统,将关怀延伸至每一位矿工。
在井下,矿工小秦展示了智能手表和骨传导耳机。智能手表能实时检测心率、血氧,具备一键报警和防摔倒感应功能,所有数据直通地面调度中心。郭振兴介绍,后台人工智能模型会对职工的健康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实现异常预警,从事后管理转向事前预防。
骨传导耳机则彻底改变了井下的沟通方式。矿工小刘表示:“通过骨传导耳机,我能听清同事说话,不用大喊大叫了,打电话不用去固定地点了,节约了体力和时间。”
郭振兴补充道,这款特制耳机在嘈杂环境中,通过骨传导收发音,让对方听得清晰,实现了井上井下随时随地的清晰联通。
无论是智能手表,还是骨传导耳机,都是班组通信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一个班组内六七个人,不论大家在哪个作业地点,都能有效及时地进行交流,助力作业协同和生产效率提升。”亓玉浩说。
郭振兴表示,井下的广播通信、班组通信和各种固话、移动通信之间都是打通的。
华为公司与山东能源集团共同打造的矿山大模型应用远不止于此。华为公司提供的大模型作为通用底座,通过融入山东能源集团的矿山数据、安全规程、工艺知识,先训练出懂矿业的矿山大模型,云鼎科技基于不同应用场景衍生出智能安全、智能洗选等场景小模型,形成了可快速复制推广的智慧矿山解决方案。
为降低行业复制门槛,双方联合编制了《矿山智能化暨矿山大模型最佳实践白皮书》,从硬件选型、算法迭代、数据安全到人员培训,形成全流程标准化规范,推动数智化改造“快速起跑”。
正如《新智中国说》本期所力图揭示的,中国产业的现代化升级,其路径正是在于将最前沿的科技创新,融入最具基础的传统产业。华为与山东能源的实践,超越了技术与工具的简单叠加,它描绘的是一幅以人为本的产业升级蓝图:让矿工更安全、让工作更高效、让关怀更细致。这不仅是山东能源集团的“智慧矿山方案”,更是传统产业面向未来、孕育新质生产力的“中国样本”。
频道精选:
- 25年11月05日
- 25年11月05日
- 25年11月05日
- 25年11月05日
- 25年11月0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