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光伏板遇见“西蒙玉米”

时间:2025-06-23 来源:中国煤炭网 作者:王林
大字体
小字体

6月的咸阳塬上,玉米秧正以每天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56岁的村民王建涛蹲在光伏板间的田垄里,冲着正在检修设备的技术员宁宇航喊道:“宁工,你瞅这苗儿蹿得多快。”

在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陕西卧龙光伏电站,经过数年摸索,农光互补模式收效显著。可是在几年前,项目团队扛着测量仪器踏上这片黄土塬时,村民们怀疑地说:“光伏板一遮,玉米不得绝收?”

面对质疑,项目负责人毛青峰带领团队在村头支起白板,用三维模型向村民演示:29度的支架倾角加上8.7米的行间距,是经过全年日照轨迹测算得出的“黄金数字”,既能保证光伏板吸收最佳光照,又能让正午的阳光透进来。

5年来,团队不断尝试,在光伏板下划出试验田,从298个玉米品种中寻找“耐阴战士”,像对待新生儿般精心照料。他们发现,一种名为“西蒙3358”的玉米品种在太阳板下表现出惊人适应力,在同等条件下,株高比普通品种矮15厘米,抗倒伏能力却提升40%。“这品种就像为农光互补量身定制。”刘泽宇兴奋地说。

2024年,项目团队在无数次观测中发现惊人规律:将传统播种期推迟15天,玉米抽穗期恰好避开最炎热的7月下旬。这个“播种时钟”的调整,让玉米灌浆期的积温达到完美平衡。

如今,这片土地交出了一张答卷:光伏矩阵年均输送6533万千瓦时绿电,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万吨;光伏板下的玉米田,亩产反而比传统种植方式更高。更让村民惊喜的是,光伏板的遮阴效应让夏季地表温度降低5摄氏度左右,保持了土壤墒情,玉米病害发生率下降了近三成。

“过去,种玉米,一年到头就挣个辛苦钱。现在,土地流转有租金,农闲时还能在家门口玉米地里干些活儿,收入翻番。”王大叔算起经济账。

5年来,卧龙光伏电站累计为附近村民提供岗位约1000个,助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煤网 Copyright ©2019- xinco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