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土地”里增收的“红胖子”
近日,米脂县杨家沟镇岳家岔村旁的“国能助农”沙地红薯示范基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田间,机械化采收与人工分拣有序配合,割草机的轰鸣声刚落,红薯收割机就紧随其后,一个个“红胖子”翻滚着跳出来,满溢着丰收的喜意。村民们迅速上前,默契地完成分拣、装筐、搬运,一条流畅的丰收作业线就此铺开。

图为村民与机械配合采收红薯
在机械不便操作的田边角落,52岁的李建蹲在田垄边,双手握住一棵红薯的藤蔓轻轻一提,一窝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他捡起一个在裤腿上擦了擦,掂量着说:“这个至少有3斤重,今年的红薯,品相真是没得挑。而且这批红薯采用有机种植,吃起来甜糯细腻,口感很不错。”
李建是当地有名的“实干派”,除了种植玉米、谷子等常规农作物外,还时常关注市场需求,积极尝试种植优质经济作物增收致富。
2025年,国家能源集团投资530万元,建设“国能助农”沙地红薯示范基地,以杨家沟镇管家咀村为中心辐射3镇1街道办事处、7个村,优选适合种植沙地红薯的地块共计100亩,李建主动争取,成为首批参与种植的农户。
从6月份栽下红薯秧苗后,李建每隔几天就要过来查看一下长势,如今迎来丰收,他心头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地。

图为村民在田边分拣红薯
“今年,预计能收30多万斤。”李建说,为了尽快完成采收,他还雇了周边村庄的十多位农户前来帮忙。
“我家地里的活儿基本忙完了,现在天天来红薯基地帮忙,一天能挣200多元。”米脂县杨家沟镇岳家岔村村民赵所孝一边利落地分拣红薯,一边笑着说。
这片“国能助农”沙地红薯示范基地,不仅长出了甘甜可口的沙地红薯,也承载着村民们增收的新希望。
为保障农户种植效益,红薯基地优先选用适合本地气候、高产优质且抗病性强的红薯品种育苗,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派驻管家咀村的驻村工作队还组织村民赴绥德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让农户真正掌握科学种植的“窍门”。
中午时分,暖阳洒在田边,管家咀村驻村书记秦伟与村民们坐在田埂上,讨论着红薯丰收后的销售计划。
收成好,更要卖得好。秦伟积极发挥着桥梁作用,他计划通过对接神东煤炭工会工作部,通过销售帮扶等多种渠道帮助农户拓展红薯的销路。

图为“国能助农”沙地红薯示范基地丰收
“来年,我们计划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建一座标准化红薯恒温库,彻底解决村民最头疼的储存问题。”按照规划,标准化红薯恒温库建成后可存储中转500吨红薯,解决储存难题,延长销售期。“现在,只是采收季卖红薯,有了恒温库后,不管是冬天还是开春,咱们的沙地红薯都能卖,村民的收入就更稳定了。”秦伟说。
频道精选:
- 25年11月04日
- 25年11月04日
- 25年11月04日
- 25年11月03日
- 25年11月0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