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化工集团:智能“捕捉”井下隐患
近日,在潞安化工集团古城煤矿,准备入井的支护工王师傅正在通过虹膜识别闸机。他随身携带的人员定位识别卡通过UWB精准人员定位系统同步将数据传入电子围栏系统。
井下掘进机上安装的电子围栏实时监控系统,设置了15米的“警告距离”、10米的“危险距离”。当人员闯入相应距离范围,语音报警器就会发出声光报警并将设备闭锁停机。
在潞安化工集团井下巷道,“人、机、物、管”实时互联的场景已是常态。传统煤矿正利用数字技术,让安全管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判转变,在岩层深处构建人防、技防、智防“三位一体”安全防线。
织密风险预控防护网
瓦斯超限、顶板异动、水害威胁……这些安全隐患,如今在潞安化工集团井下能够被精准“捕捉”。
该集团以“系统管理+源头治理+科技赋能”为路径,将传统查现场、查行为、查事故、查图纸、查制度、查标准“六查”工作法与数字化管控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风险预控体系。
“今年1月至5月,我们矿排查各类隐患25566条,同比减少4007条,其中人为隐患下降9.74%。”常村煤矿安调科科长王飞说。
潞安化工集团全面推行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要求各单位运用“六查”工作法追根溯源。今年,该集团创新引入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云表”,实现隐患整改全流程线上闭环管理——系统自动定位责任部门与责任人,生成整改措施并标注期限,超时即触发预警。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该集团煤矿单位总体隐患数量较去年四季度下降4.3%。
“以前靠人工巡检,现在设备自己‘说话’,安全管理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判。”该集团安全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将数字技术嵌入传统安全管理链条,使千米井下安全防线更智能、更牢固。
让规范操作成为“肌肉记忆”
在余吾煤业公司运输科培训现场,运输科科长杜建伟暂停“山西吕梁沙曲一号煤矿‘12·13’煤仓坠落事故”视频,带领学员对照分析本公司设备台账:“事故中给煤机密封失效导致溃仓,我们的检修记录是否完整?应急预案是否经过演练?”
这是该集团全面开展起底式全员安全培训教育活动和集中脱产事故安全警示教育专项培训的一个场景。
潞安化工集团采用“培训+现场讨论+考评”模式,让职工观看《黑色三分钟 生死一瞬间》警示教育片,分队组、分工种、分岗位实施“精准滴灌”式靶向培训。截至6月9日,该集团29座生产矿井已集中培训19935人。
该集团各单位通过打造VR智能安全教育培训中心等方式,开启“沉浸式”体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新模式,构建多维立体的安全培训教育体系。
走进漳村煤矿职工安全心智体验站,综采队职工李元芳正戴着VR眼镜体验瞬间“穿越”到事故现场的感觉。
“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培训让隐患无所遁形,让规范操作成为‘肌肉记忆’。”潞安化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另外,该集团于2024年8月23日启动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管控平台建设。
“现在,打开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管控平台,可浏览原煤产量、掘进进尺、销量、安全状况等汇总信息;点开煤炭应用模块,可快速进入16座智能化矿井综合管控平台,实时了解这些矿井的安全生产动态。”潞安化工集团调度指挥部主管牛晋说。
频道精选:
- 25年06月27日
- 25年06月27日
- 25年06月26日
- 25年06月24日
- 25年0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