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风光赋能 点亮“绿色上合”
2025年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实现100%绿色电力供应,这在上合组织峰会历史上尚属首次。作为此次峰会的独家绿电供应商,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创新探索“新能源+”发展模式,不断提升生产运维数智化水平,以“风光”赋能高质发展。
创新之笔 描绘更优“风光”
距离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场馆不远处的渤海之滨,坐落着此次峰会的绿色电源——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天津公司渤化光伏电站。上百万块光伏板在阳光下汇成“蓝色海洋”,年均发电量7.7亿千瓦时,能满足32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光伏板下的卤水中,成群的盐汪子虾欢快畅游,奏响一曲新时代的“渔光曲”。
图为龙源电力天津公司渤化光伏电站
作为直辖市,天津的城市开发程度较高,土地资源稀缺,新能源开发规模相对受限。龙源电力天津公司结合当地的土地资源特色和能源结构,先后在盐碱地上开发了天津区域首批规模化风电场,在市域轨道站点建成投产国内规模最大的轨道光伏项目,在盐田成功开发盐光渔一体化项目。
盐光渔一体化项目的难点在于一地三用:既要发电,又要保证盐田生产,还要兼顾生态效益。龙源电力天津公司深入研究盐业工艺流程,多方请教行业专家,联合龙源电力设计院进行反复测算,最后得出结论:遮光率不高于50%,既能保证发电效率,又能保证水分蒸发效率,提升原盐品质。该项目创新应用“北斗导航+锚泊双控”的桩基定位技术,解决了盐田水位波动导致的施工误差问题。整个项目拆成300多项子任务,责任到人、时限到天,工期管控效率提升了40%,确保项目按期投产。
目前,该项目已形成光伏发电、工业晒盐和渔业养殖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新格局,核心成果“滨海盐光互补发电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智能之力 运维迭代升级
龙源电力天津公司运行调控中心的大屏上,渤化光伏电站的实时数据正以秒级刷新:辐照量0.1兆焦耳/平方米、逆变器机内温度51.6摄氏度……一场模拟重要国际活动期间全站停电的实战正在检验着运维模式的可靠性。远程诊断定位故障点,调控算法生成最优处置方案,检修班组奔赴现场,无人机巡检同步排查作业环境,生产系统“眼、脑、手、脚”实现精准联动闭环,为该公司全域电源点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强大支撑。
图为运行调控中心职工进行集中监盘
回首3年前,该公司正被设备可靠性拖入“救火式运维”的泥潭。马棚口风电场值班日志记载:单日最高处理13台风机故障,运维团队疲于奔命却收效甚微。“当时的设备就像随时会爆的‘定时炸弹’,无人值守?想都不敢想。”设备维保中心主任戴维义摩挲着日志本上的褶皱,指尖划过自己当年写下的“今夜无眠”。
“设备治理要像给人看病,给风机做个加强‘CT’,让它疼了能喊出声。”循着这个理念,该公司于2022年启动“百日劳动竞赛”,成为破局的关键。戴维义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2022年夏天的攻坚细节:齿轮箱油温故障频发,团队定期对散热器进行清洗,像给设备做“肺部CT”;针对齿轮箱散热器堵塞顽疾,通过技改更换为通风翅片间隙更大、散热效率更高的新型号,温控阀也换成免维护的压力控制式。
2023年11月,随着龙源电力生产数字化平台的智能化升级,天津公司运行监控中心的门牌换成了“运行调控中心”,这个看似简单的名称变更背后藏着运维模式的质变跃升。在调控大厅,高清大屏上实时显示着该公司各风电场的运行数据。“以前是故障发生后被动响应,现在要让数据提前说话,告诉你它快‘病’了。”运行调控中心主任王长春点开《风机故障案例库》,500余条故障处理记录像一本厚厚的病历,每条故障处理都标注着“故障现象—数据特征—解决方案”。有老员工感慨:“以前靠经验猜,现在靠数据算,这才是真本事。”
2025年,随着“擎源”发电行业大模型的上线,数字化平台汇聚的千万条数据实现了风电机组的实时监控,已能精准预测超90%的潜在故障。
人才之梯 技能全面跃升
入职龙源电力天津公司设备维保中心9年的陈帅帅翻出手机里的照片:抱着厚厚的《风电运维手册》,眼神里满是茫然。“那时候要求啥都得会,风电机组、输变电全要学,独立上岗至少需要2年”。如今的他,手里多了一本自己编写的《联合动力机组年度故障技术总结》。
图为职工更换风电机组风速仪
2023年起,该公司新员工培训实行“专业分流”:风机班专攻主轴、齿轮箱等机械系统,电气班聚焦箱变、输变电线路等电气设备。就像医院分科室,新员工1年就能成长为合格的“专科医生”。电气班长韩宇轩记得,以前设备厂家技术员到场处理故障,他们只能站在旁边递工具;现在厂家没来,他们能通过数据分析锁定故障点,甚至能给对方提供成熟的检修思路了。
从“大而全”到“强而优”的转变,让员工技能全面跃升。该公司员工相继荣获全国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天津市滨海新区五一劳动奖章,风机班组被评为龙源电力“先进班组”。
频道精选:
- 25年09月02日
- 25年09月02日
- 25年09月02日
- 25年09月01日
- 25年0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