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沙戈荒”里书写绿色传奇
近日,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宁夏公司工程建设部副主任李超翔站在宁夏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南区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升压站并网现场,全程监护并网流程、统筹协调施工各方。随着最后一道并网程序顺利完成,屏幕上的电流数据稳稳地定格在额定值——这标志着该基地中卫光伏300万千瓦项目升压站全部并网,300万千瓦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投产在即。
对于这个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双批复”的“沙戈荒”能源大基地项目,“宁电入湘”特高压工程的重点配套电源,李超翔目睹了它从无到有、从100万千瓦到300万千瓦的绿色传奇。
这片昔日黄沙漫卷的土地,搭乘“宁湘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快车”,每年可向湖南区域输送清洁电力57.8亿千瓦时,助力中西部加速迈进能源协同与低碳转型发展的新时代。
首战100万千瓦:以“错题本”开路 破空白之局
2022年11月,李超翔接到调任光伏项目部的通知,心中满是忐忑。当时的龙源电力宁夏公司,尚未有过自主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的经验。光伏组件的运行方式尚无成熟方案,支架基础如何适应沙地地质、控制混凝土用量缺乏数据支撑,光伏区道路铺设与电缆敷设是否会破坏草方格、影响固沙植物生长,更是无人知晓。

图为中卫一期桩基础施工现场
面对重重困难,李超翔没有退缩。“每天早上5点,电话就开始响,协调车辆调度、对接材料进场、解决施工纠纷,一直到深夜都停不下来。”李超翔回忆,最忙的时候,他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拿着记事本,在沙漠的土路上奔跑、协调、指挥。他把每天遇到的问题一一记录:“11月15日,块状基础混凝土浪费约2%,需优化”“11月20日,安保责任未明确,导致现场杂物堆积”……这个后来被团队称为“错题本”的本子,成了他们在沙戈荒新能源建设的“历史空白”中踩实脚步的指南针。靠着“边干边改、错了就纠”的韧劲,首个100万千瓦项目不到一年就顺利投产。
再战100万千瓦:以“工匠心”精进 细节上“抠极致”
2023年11月,二期北区100万千瓦光伏项目正式开工。“首期踩过的坑,二期绝不能再踩。”他带着团队逐页拆解“错题本”,将18项关键经验转化为可落地的招标条款,从源头上避免问题的重演。
在细节上“抠极致”,成为他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技术优化上,他带领团队在二期200万千瓦项目全部采用平单轴支架,设备故障率降低40%,发电量提升约10%;基础施工上,他反复测算混凝土数据,最终敲定“现浇框架基础”方案,混凝土用量减少近20%,节省造价数十万元。

图为中卫二期北区光伏项目施工现场
最让团队印象深刻的,是那场“连夜造工装”的攻坚战。一天清晨巡查,李超翔发现支撑光伏组件的几字形铝檩条存在外翘变形,排查后发现可能存在类似隐患的檩条足足有70万个。他当即叫停安装工序,带领技术组连夜研发设计出“檩条校正工装”。接下来的半个月,他几乎泡在现场,手把手教工人固定、校正,直到最后一根檩条贴合牢固。
三战100万千瓦:从做成到做优 行稳以致远
3年来,李超翔见证了这片沙漠的变化:每年能提供57.8亿千瓦时绿色电力,够480万个家庭用一年;配套的中衡龙图储能电站——宁夏最大的储能电站,295兆瓦/590兆瓦时的容量,像一个“电力粮仓”,为新能源稳定保供保驾护航;生态修复面积超8.6万亩,相当于6300个标准足球场——“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三位一体的能源建设新模式已经形成。有一次,他带着自己孩子学校的学生们来现场参观,孩子指着连片的光伏板和绿意盎然的灌木,骄傲地对小伙伴们说:“你们看,这是我爸爸建的电站。”那一刻,李超翔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让李超翔骄傲的还有建设经验的丰富和团队的成长。曾经连“PHC管桩”都分不清的年轻人,如今已能独立制定施工方案;曾经遇事慌张的技术员,如今能沉着应对突发状况。并网当天,有老同事开玩笑:“现在再也不用看你抱着‘错题本’焦虑了。”他笑着点头。这份从容,是用无数个日夜的实干换来的。“从啥都不会到能扛事儿,大家都在跟着项目成长。”李超翔说。

图为中卫二期光伏项目
频道精选:
- 25年10月13日
- 25年10月13日
- 25年10月11日
- 25年10月11日
- 25年10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