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煤电集团钱营孜矿:透过矿灯房看矿工工作生活“智”变

时间:2023-04-11 来源:中国煤炭报
大字体
小字体

矿灯是每名下井职工的标配,从照明都不稳定的铅酸矿灯,到具有定位等功能的智能矿灯,矿灯在更新换代,矿灯房也在更新升级。矿灯房的变化是煤矿发展的缩影,也是矿工工作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证明。

科技在发展,矿区在变化。转眼间,笔者已在煤矿工作了近30个年头,见证了煤矿的科技进步和快速发展变化,矿灯房也在不断更新升级。如今,走进皖北煤电集团钱营孜矿明亮、洁净的矿灯房,一排排整齐的智能化矿灯柜,墙壁上关切的警示语、感人的嘱托,让人深切地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温馨和煤矿的现代化发展。

记忆深处的矿灯房

矿灯被称为矿工的眼睛,可见它的重要性。每次到井口宣讲或者拍照时,看到那些身穿工作服,头戴矿灯帽,脖子上围着毛巾、挂着防尘口罩,腰戴自救器,脚穿胶靴或劳保鞋的矿工兄弟时,总感到那么亲切和熟稔。望着那一张张憨厚朴实的脸,记忆的闸门就会瞬间被打开,想起20多年前第一次下井采访时矿灯房的情景……

一群刚换好工作服准备下井的矿工经过矿灯房,把铁皮制作的矿灯牌拍在取矿灯的窗口,矿灯房女工匆匆忙忙拿着矿灯牌取矿灯的脚步声,矿工催促的声音、聊天的声音,以及矿工沉重的胶靴划过地面的声音,混杂在一起,让矿灯房以及井口走廊里闹哄哄的……这就是上世纪90年代初煤矿矿灯房的样子。

那时,矿工用的矿灯是硫酸灯,不仅个大而笨重,且每隔一定的时间得加酸,否则续航时间短,根本用不了一个班。矿灯维护起来也很复杂,使用过程中一不小心,灯盒里装的稀硫酸漏液会把工作服烧个大洞。

“衣服烧坏了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上了一半的班,灯就不亮了。”一名年纪稍长的职工说。如今,硫酸灯早在更新换代中完成了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多年后,另一种矿灯房出现了:在一排排充电架上,每个矿工的矿灯和自救器锁在一起,矿工上班自己开锁取矿灯和自救器,下班再锁回去,自己给矿灯充电,再也不用排队等着取灯、交灯了。

矿灯和灯房的“智”变

到现在,井下职工使用的矿灯变“智能”了,不仅大幅“瘦身”,变得小巧漂亮了,功能也更齐全了。高亮度的LED光源可实现强光、弱光自由切换,灯上安装了人员定位卡,能在矿井的视频监控系统中实时显示人员工作轨迹,为保障入井人员生命安全提供了准确信息。

在钱营孜矿,经过改造更新升级的智能化矿灯房,更让人耳目一新。每个矿工都有独立的存放矿灯和自救器的小柜子,其中可以充电,柜面显示姓名、单位和充电状况。矿灯房女工们也早已摆脱了繁琐的取灯、交灯作业,矿灯管理已进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时代。

智能化矿灯管理系统主要由智能充电系统,人脸、虹膜识别系统,矿灯出勤管理系统组成,实现每台矿灯从上架、充电到下架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实行“一人一卡、一人一灯、一人一柜”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模式,职工可以通过刷卡、密码、人脸、虹膜识别等方式快速打开柜锁,自助存取,矿灯日常管理和维护水平及存取效率大大提高。

工作生活全面智能化

钱营孜矿矿灯队队长赵敏在矿灯房工作多年。说起矿灯房的变化,她打开了话匣子。

“我是看着矿灯房一点点改变的。以前的矿灯采用窗口式发放,矿工使用的是几斤重的老式矿灯,女工每天要用蒸馏水和硫酸配置电解液充入矿灯。硫酸有腐蚀性,一不小心就会腐蚀坏衣服,烧伤皮肤。”赵敏回忆说,“矿灯房的工作很繁琐,需要配合井下生产实行三班倒,很累。那时候,灯房是个没什么人愿意来的地方。随着矿井‘四化’建设的推进,灯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量减轻了,人员也减少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工作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言语中,赵敏流露出浓浓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其实,变化了的当然不只是矿灯房,煤矿在变,矿工的生活也在变。

目前,钱营孜矿已经实现了智能化掘进、智能化开采,矿工在集控操作间轻点鼠标就能够实现自动截割记忆采煤。智能化矿井建设已经在各生产系统全面开花,实现了主运输皮带系统、架空乘人车系统、排水系统、通风系统、压风系统、供电系统固定操作岗位的无人值守。一线员工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该矿还启用了智慧食堂支付系统、门禁系统、智慧化停车系统……职工的生活也迈入“刷脸”新时代。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煤网 Copyright ©2019- xinco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