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巍:创新,就得“眼里有活、心中有数”

时间:2024-06-04 来源:中国煤炭网 作者:文/陆烨 摄影/齐伟杰
大字体
小字体

走进位于宁波甬江口附近的国家能源浙江公司北仑电厂,在煤控楼工程师站,经常会看到一个身影,他中等身材,戴副眼镜,脚步匆忙,手里还拎着笔记本电脑。他就是浙江公司人人敬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北仑电厂燃料运维部设备工程师陈伟巍。

从一窍不通的“菜鸟”到输煤仪控专家,从宁波工匠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4年间,陈伟巍扎根发电厂输煤生产一线,半辈子只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实施设备创新改造。他有1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

潜心钻研 首创无人值守斗轮机

1990年,陈伟巍出了学校门、入了电厂门。当时,北仑电厂正在建设首台600兆瓦机组。大容量、高参数的现代化机组,班里谁都没见过。“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就得求助国外专家,仅专家费每小时就高达几百美元,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吃透设备和技术指标。”提及钻研技术最初的想法,陈伟巍记忆犹新。

image.png

图为陈伟巍在煤场检查设备

为此,陈伟巍白天在现场熟悉设备,晚上在宿舍看资料,反复练习关键操作,做到每个步骤都准确无误。随着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他开始思考如何改进、优化设备和工艺,提高工作效率。

后来,电厂不断发展,机组从1台增加到7台,输煤系统也更复杂、范围更广了。码头有3个泊位,配备6台卸船机,厂里的条形煤场逐渐增加到了16个,配备8台斗轮堆取料机,另有36个转运站与62条皮带机连接,输煤皮带总长超过22公里。“任何仪控设备有问题,都必须立即处理,否则就会影响机组安全发电。”陈伟巍说。

北仑电厂是华东电网主力电源点之一,年发电量近300亿千瓦时,年接卸电煤约1200万吨。斗轮机司机在户外开展作业,如果遇上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设备与操作的安全系数就会下降。陈伟巍在心里琢磨,能不能实现远程操控?

工作间隙,陈伟巍到斗轮机跟前,半蹲着身子,观察悬臂回转状况,测量各种数据,记录细微变化。最初,他试着从“视觉流量控制”入手,尝试研究了5年,但斗轮机出现检测延时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首战失利。

但陈伟巍没有气馁,在无数次测试分析中,他惊喜地发现,斗轮机电流参数能敏锐反映流量变化。运行中的斗轮机,每秒可传输30多条信息。于是,他先用编程软件制作趋势图,再用1台服务器收集大数据,通过系统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就这样,陈伟巍终于找到了斗轮机自动取料的闭环控制方法。

2019年,根据陈伟巍提出的方案,北仑电厂完成了2号斗轮机的改造并正式投用。司机坐在操作室,观测煤场堆料实况后,按下“一键启动”按钮,200米开外的斗轮机立即启动,轻松完成全自动定位、全自动取料、全自动堆料、全自动分流等一系列作业。据测算,改造后每台斗轮机的均衡流量,从原先每小时1400吨提升到1700吨,效率提升了20%以上。同年,《斗轮机自动取料的闭环控制方法》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2021年,全厂8台斗轮机全部实现无人值守。“以前一上机,上个厕所都难。现在,不光没有了这些烦恼,而且再也不用风吹日晒了。”干了30多年斗轮机司机的蒋晓峰高兴地说。

如今,无人值守斗轮机技术已在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华电集团、浙能集团所属多家电厂推广应用。

勇当先锋 智慧煤场助力提质增效

2022年,国家能源集团提出加快建设智能电站,陈伟巍积极响应、冲锋在前,主动承担起电厂“智慧煤场”的建设重任。

image.png

图为北仑电厂斗轮机实现远程智能操

电厂实施煤场全封闭改造后,出现钢架结构对GPS信号阻挡、空间受阻等新情况,原先的无人机盘煤不再适用,需要采用新技术用于盘煤,该公司要求陈伟巍牵头负责。

接到任务后,陈伟巍马上投入战斗。经过调研分析,他提出采用激光盘煤技术,在封闭式煤场顶棚的马道上,依次安装了若干个固定测点,然后通过激光对煤的有效反射,实现煤场检测全覆盖。“无人机盘煤1次,需要30分钟,采用激光盘煤,1分钟就能搞定。”陈伟巍自信地说。

为降低燃料成本,北仑电厂启动了配煤掺烧试验。运行人员根据发电负荷,调整煤种和煤量。燃料人员根据运行指令,实时完成电煤进仓。由于每个煤仓用煤量不同,进仓时工作人员要紧盯煤仓原有煤量,计算好进仓煤量,手动切换操作,以保证仓内存煤既不超载,也不少煤。

能不能实现自动进仓?经过查询,国内没有先例。于是,陈伟巍自己研究。经过近3个月的摸索,他在输煤程控系统和iFIX上位机系统中,成功完成了关键接口数据获取。然而,随着开发工作的推进,陈伟巍发现,数据量越来越大,客户端操作时常出现卡顿。他苦苦思索,尝试过多种方法,都不得其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伟巍专门到浙江大学,向自动化系教授请教,才得知这是系统的自身缺陷。于是,他立即修改了接口读取方法,终于获得成功。如今,工作人员接到进仓指令后,只用扫描二维码,就会显示加仓量、煤场编号、斗轮机、皮带等信息,点击确认后,就能全自动完成电煤进仓。

“电煤自动进仓”系统还能将煤质化验分析的数据,推送至智慧燃料可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原先每天都要手动填报入炉煤、入厂煤等数据,现在这些数据都是自动生成的,不仅工作高效,而且准确率达100%。”北仑电厂化学实验班工程师俞琼介绍。

2023年,北仑电厂率先建成5G专网,获集团“高级智能电站”称号。“5G+智能巡检”项目入选宁波市5G应用场景试点。

榜样引领 汇聚创新创效动能

image.png

图为北仑电厂航拍全景

2022年底,陈伟巍当选集团劳模。2023年1月,陈伟巍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搭建起了培养更多创新骨干、延续创新精神的平台。

为了帮助年轻人练就过硬本领,陈伟巍每周开展一次班组安全学习会,每月组织一次内部技术讲座,摸索出“三学”“三练”“三查”的特色培养模式,即:培训讲学、结对助学、现场教学;日常训练、实践操练、应急演练;查图纸、现场巡查、防汛防台检查。

工友一有空,就把拆下来的传感器、变频器等设备进行反复组装、分析,陈伟巍也会及时地给予指导、讲解,随时随地开启现场教学模式,工友们逐渐熟练掌握了故障处理等技能。

“从书本到实践,再从实践到书本,这样的培训接地气、有实效。”班组工程师余俊深有感触地说。经过持续练兵,班里的年轻人不仅个个独当一面,而且都被发展成为陈伟巍工作室的成员,创新创效的氛围愈加浓厚。

陈伟巍劳模工作室先后完成了输煤系统智能化控制、一体化管控研究,全面解决了输煤系统技术难题,今年1月,成功入选宁波市直属基层工会创新工作室。与此同时,陈伟巍工作室成员王金浩获宁波市直属工匠称号。

在陈伟巍的带领下,王金浩先后完成《二期输煤PLC系统通讯网络改造》等10余个技改项目,QC项目《减少5号斗轮机系统紧停故障次数》获全国电力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特等奖。“陈工就像一盏明灯,从他身上,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创新的快乐。”王金浩说。

对于纷至沓来的荣誉和赞誉,陈伟巍表现得很淡定:“创新,没有想象的高深,不过是‘眼里有活、心中有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煤网 Copyright ©2019- xinco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