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万尾鱼苗“出征”护航黄河生态

时间:2025-09-30 来源:中国煤炭网 作者:樊晓玥 赵成悦
大字体
小字体

9月23日4时,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玛尔挡水电站鱼类增殖站一派忙碌景象,工作人员正轻手轻脚地将鱼苗从鱼池转移至暂养袋中。一场关乎生态修复的“生命接力”悄然拉开序幕。

image.png

图为玛尔挡水电站鱼类增殖站工作人员正在检查鱼苗情况

这一天,玛尔挡水电站职工代表、当地政府代表以及周边群众齐聚黄河岸边,共同见证27.1万尾鱼苗放归水库。

运输车缓缓停稳,工作人员动作熟练而轻柔,注水、标记、充氧、封口,确保鱼苗在转运过程中保持最佳状态。

之前,这些小鱼苗已在玛尔挡鱼类增殖站接受了系统的野化训练。它们生活在模拟自然河道的野化池中,水源直接引自黄河库区,采用流水养殖方式。工作人员停止投喂人工饲料,转而使用天然饵料,并逐步加大水流速度,增强鱼苗的游泳能力与野外适应力。

image.png

图为放流活动的鱼苗

这是玛尔挡水电站连续第三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自2023年9月以来,累计有58.2万尾珍稀鱼种被放归。

“别急,再稳一点。”鱼类增殖站负责人汪正雄不时轻声提醒,随后俯身探向暂养袋,轻轻捧起几尾鱼苗。“从增殖站投运开始,看着它们从卵孵化、慢慢长大,再到今天的入水,心里既欣慰又有些不舍。”

“放流速度要把握好,尽量减少鱼苗的应激反应。”汪正雄一边讲解,一边缓缓将鱼苗倾入河中。志愿者们分成3组,借助特制的“传送带”,让鱼苗入水。

活动仪式台旁,运维人员准备了5个透明展示盒,分别标注了放流鱼种的名称,以直观方式呈现各类鱼苗的特征。一旁还放置了科普手册,介绍增殖放流的意义。

image.png

图为活动中展示的极边扁咽齿鱼苗

岸边,已是第三次参与放流活动的乌仁图雅,小心翼翼地将鱼苗倒入放流槽,目光追随它们远去的身影。“这些年,电站始终坚持工程与生态并重,建设运行升鱼设备,定期组织放流,实施动物驱赶与生态流量保障……我真切感受到他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与决心。”她感慨道。

根据放流方案,鱼苗标记放流后,工作人员将开展定点监测与试捕调查,评估放流效果,优化后续计划。通过渔获物调查分析种群数量变化,结合早期资源监测掌握自然繁殖状况,并利用DNA样本进行遗传结构分析,为玛尔挡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科学支撑。

image.png

图为志愿者们在放流鱼苗

为缓解大坝对鱼类洄游的影响,玛尔挡水电站还在坝底安装了2套升鱼装置,配备运鱼车,将聚集的鱼类运送至上游保护区域放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发布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煤网 Copyright ©2019- xinco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