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是煤矿与洗煤厂物料输送的常用设备。带式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呈现环形带状,适应倾斜角度为14°~16°,输送机在运行过程通过控制,实现输送带均匀调速,使物料运输从一端输送至另一端,尽量避免速度改变或降低以免物料散落。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提升带式输送机智能化及自动化水平,实现矿井主运输的安全可靠运行。
传统带式输送机实际生产中以恒定速度运行,用电量浪费严重。通过整定控制输送机输送流程、功率与速度,优化调整带式输送机系统实际输送状态参数,满足效率最大化,减小输送量平均功率,并提高利用率。
带式输送机启动流程优化是针对多个带式输送机启动顺序展开优化的过程。物料输送存在滞后效应,当物料在第1级带式输送机上传输时,后面多个带式输送机处于空载状态,存在电能浪费(逆煤流启动)。通过对物料位置判别感知,在散装物料接近上级带式输送机运行末端时,启动下游相邻带式输送机直至设备全部启动完成,避免设备空载造成储能浪费,节约运营成本,并提高设备运行寿命(顺煤流)。通过CST、变频控制、调速耦合器等技术,采用PLC实现启动流程化控制。
异步电机启动时产生电流大,通过
交流变频调速通过改变电机供电频率,实现带式输送机节能调速运行。转矩产生是电动机内部磁通与转子中电流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保障电动机最大转矩不变,调节电动机频率与电压,满足电机恒转矩运行要求。
目前,交流变频调节技术是输送系统主流优化调节节能技术。为实现精确高效控制,使用物料质量信号做反馈调节,设计了基于PLC控制下的变频节能系统,实现程序逻辑闭环控制。将矿井自动化平台、PLC控制技术与变频调节技术融合,通过PLC模糊控制实现根据煤流量大小对带式输送机自动调节与智能控制流程。在速度控制、多机调节、功率平衡方面有显著优越性。
电机功率平衡调整方法通过转矩控制调整功率因数,主驱动电机变频控制器实现带式输送机驱动器矢量控制,将整定信号传递逆变器,调整功率信号发送至变频器,使驱动电机输出功率保持一致性,带式输送机工作带速由主驱动电机调节,平衡模式为主从控制电机启停方式。
带式输送机人工检修维护工作量大,缺陷检测可靠性低,设备安全运行存在安全隐患。智能无人机巡检系统建设,对带式输送机运行情况与人员操作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侦测。
带式输送机机器人巡检具备设备自动充电、实时定位跟踪、5G无线通信,智能巡检机器人在远程监控、定位跟踪、设备自充电方面稳定可靠运行。机器人巡检系统包括动力驱动、音视频信号采集、环境实时监测与防碰撞紧急制动装置等构成。设备在预定线路启停与行进,对周围声音、图像进行无线传输并监控输送带煤流量以及有无人员违规操作等,对讲系统用于指挥中心与现场工作人员信息互通,方便问题报告并提高处理效率。环境自适应感知系统用于对带式输送机周围环境温度、湿度、烟雾等进行实时监测,超过安全阈值自动发送报警信号。
带式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物料在传送带表面与输送带接触摩擦易出现损坏,接头断裂、火灾与传送带开裂等情况,严重影响煤矿开采效率与煤炭运输作业,存在安全作业隐患。实时监测诊断技术应用摄像头监控设备对关键场所、重点设备建立综合监控网络,检查输送带托辊有无失速、起火、断裂的情况,若出现事故隐患则发出预警。
采用视频分析技术实时监测煤流量、异物,以此作为对带式输送机智能化调速的判断依据,采用图像分析纵向撕裂、钢绳有无断芯、带式输送机转载点堵塞等情况;机械智能化诊断系统实时采集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对设备关键场所进行在线诊断与故障分析,自动识别故障并评定严重程度。带式输送机智能感知技术主要包括电子输送带秤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激光雷达法与单双目视觉检查法。
电子输送带秤是工业现场带式输送机运输核心元器件。由称重传感器、机器支架、测速传感器与输送带秤主机组成,将质量传感器采集到质量信号通过A/D转化后发送输送带主机,同时测速传感器对输送带带速实时测量,得到带式输送机物料质量瞬时值,利用上位机实现日累积量计算,输送带秤流量设备安装与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输送带秤流量设备安装与结构
超声波具有较好的定向性与反射特性。应用超声波测距仪检测煤流量是将带式输送机表面物料看作平面,物料横截面近似梯形,分别测量空载时底部与满载运行时上表面物料高度,根据托辊长度、托辊夹角、堆积角等计算煤流量。此方式计量精度因超声波检测装置回波多,检测误差大,不适用于高速煤流量精确计算,超声波雷达监测法如图2所示。
图2 超声波雷达监测法
激光雷达检测法与超声波雷达检测相比较,速度更快、精度更高。构建激光线形成扇面扫描,激光信号经过物料表面接收后计算反射时间及距离,通过每1帧点云图谱分别计算空载与满载扇形面积,得到物料横截面积后通过编码器计算输送带带速,最终换算煤流量。采用激光雷达硬件技术基于时间飞行原理,对带式输送机表面物料体积与流量进行非接触式测量,再通过脉冲时间差计算物料脉冲轮廓,结合带式输送机速度生成体积流量信号,激光点云的最大帧速率为75 fps。激光雷达物料检测法如图3所示。
图3 激光雷达物料检测法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应用视觉技术检测煤流量成为研究方向与趋势。单目视觉法应用1台摄像机实现物料定位感知,使用小波分析与神经网络结合的方法计算煤流量,利用DenseYolo实现煤流量分级检测与非煤炭异物识别,双目视觉检测构建基于机器学习的物料立体匹配PSM-Net模型获取物料体积,并依据物料平面特性基于离散元法进行物料填充率计算,计算物料密度及煤流量。
智能化控制分为监控与信息流传输层、网络链路层、设备控制层与传感器指令执行层。
(1)监控与信息流传输层是带式输送机智能化控制核心,分主操作站与控制从站系统,是其他架构层集控在线监测核心。
(2)网络链路层是其他架构层与系统部件连通媒介,基于分布式工业环网设计,用于各类交换机与带式输送机信息交互数据传送。
(3)设备控制层包含PLC控制器、上位机、各类传感器,监测并控制带式输送机启停与运行状态。
(4)传感器指令执行层位于系统终端,包括设备启停控制,上传采集的设备运行信息。带式输送机原有拉绳、跑偏、失速、烟雾、堵塞、纵向撕裂等6类保护,在此基础上增加闭锁、温度、洒水,实现对带式输送机各时期运行状态数据采集。
地面监控系统分地面控制指挥中心、通信接口、监控分站、上位机人机界面以及监控系统软件。在地面控制指挥中心设有监控主站对带式输送机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实现控制、保护、监控与信号处理以及带式输送机信息传输接口实现地面控制中心与井下监控装置的电气化连接。
智能化控制加强了对井下带式输送机运行状态监管力度,提高了矿井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处理了撕裂、跑偏、堵塞等事故,为人工故障处理提供可靠依据,根据物料负载水平整定运行参数,实现了降本增效,所需人力成本由12人/天缩减至3人/天。
带式输送机是煤炭企业主要运输装备,从综采面到运输巷,从洗煤厂到装车站后续关键场所,分布范围广,与周围环境与人员接触频率高,特别是噪声、粉尘污染对人员环境破坏大,也是带式输送机实现智能化控制的关键。
带式输送机的电机运转、托辊转动、物料与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摩擦均产生噪声污染。在带式输送机隧道沿线安装音频震动传感器,当噪声到达阈值自动预警,提示巡检人员检查托辊、输送带轴承、电机、物料与输送带接触表面等噪声源,托辊分布密集是噪声的主要来源,物料在带式输送机表面运动,与带式输送机的摩擦产生的噪声,通过改善机械传动、改变材料等方式可有效降低噪声污染。电机老化、螺丝松动也会引起震动,增加齿面接触面积、减小冲击等方式减低噪声污染,在轴承与托辊外侧安装隔音棉,增加弹垫并增加阻尼支撑减小托辊带来的噪声污染。
煤矿粉尘污染是对作业人员身体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污染源主要位于物料转载点、卸料点与带式输送机中途运输环节等,物料落到带式输送机上,动力气流向输送带周围扩散。与输送带转载点与卸料点情况类似,物料在输送带高速运转中扬尘促进了污染在巷道空气里的传播。现场无法对下落煤粉进行清扫导致粉尘二次污染,对井下作业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引发爆炸事故。
常用抑尘设备为安装水雾喷洒,对物料扬尘位置进行水雾喷洒在湿润物料表面,抑制粉尘脱离并通过水雾黏附空气中的粉尘颗粒达到降尘目的。水雾装置喷洒方式与喷洒量通过带式输送机运行速度与变频器运行频率自适应调节,以达到理想除尘效果。在带式输送机外围安装防尘网,使输送带在密闭空间中运行,降低粉尘在空气中传播,在转载点、卸料口安装喷雾与除尘装置,减少粉尘扩散,安装清扫器定期展开清扫工作以此避免二次扬尘。
带式输送机起火原因主要包括滚筒打滑、托辊故障、煤炭粉尘自燃,以及外界火源诱发因素等。带式输送机火灾具有突发性、涉及范围广、发展快等特点。运输巷属于密闭空间,在通风与热动力的相互影响下,火灾发生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对巷道下游空气造成污染。随着巷道内风速增强,排出有毒有害气体速率增加,并伴随温度下降,排烟效果更好。
噪声、火灾、粉尘对环境产生危害,是井下工作人员生命与安全的危险源。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的环境中会引起听力下降甚至听力丧失,粉尘是尘肺病发病的主要因素。通过人员佩戴耳塞、耳罩的方式减小噪声污染,佩戴口罩、防尘面罩避免吸入过多粉尘引发尘肺病。
通过采煤工作面与煤仓物料存储情况,带式输送机实时物料流、运行工况对整体情况分析后,给出操作运维管控指导,仿真模型将环境与装备统一,并在工控机中实现煤流量信息状态监测。
国内煤矿带式输送机发展从单一电机驱动转变为多台设备联动,设备故障自检诊断能力与故障处理水平都得到提升,满足煤矿带式输送机运输物料输送里程长、带速高、产量大的需求,动态检测、智能控制应用软启动技术实现设备自动启停。提升带式输送机相关附属运维项目管理,建立完善数据库系统,方便设备管理与人员调控,提高设备响应速度,提升员工运维管理的工作效率。
策划:李金松 编辑:李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