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长江之滨的“绿色脉动”
时间:2025-08-14 16:50 来源:中国煤炭网 作者:张振华 俞一航 点击:次
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安庆电厂以“低碳、超净、智慧”为宗旨,在“美丽长江,清洁国能”品牌的指引下,奏响了一曲生态与工业和谐共生的乐章。 朝露初晞:码头转型,守护长江生态初绽新颜 随着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安庆电厂综合码头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巨大的卸船机犹如钢铁巨人,伸出全封闭式的“钢铁巨手”,精准地探入船舱抓取煤炭,平稳地进行卸煤作业。这看似寻常的场景,背后却是一段为守护长江生态而不懈努力的奋斗故事。 图为安庆电厂综合码头无人抓斗卸船机在进行作业 曾经,码头使用的开放式抓斗是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卸煤时,煤炭的扬尘让周围的环境都蒙上了一层煤灰。周边过往的行人对此颇有微词,一位常到江边散步的大爷无奈地说:“以前,散步要避开码头卸煤的时间段。” 2016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方向,安庆电厂深刻认识到必须做出改变。电厂燃料部的工作人员主动出击,四处走访环保先进电厂,虚心学习经验,同时查阅大量资料。 该厂瞄准了新型封闭式抓斗。起初,该厂先在1号泊位进行试用。当第一斗煤被稳稳抓起,却没有扬起一丝灰尘时,现场工作人员都激动不已,长久以来的扬尘难题终于迎来了转机。 此后,安庆电厂全面推进综合码头改造升级。抓斗卸船机实现无人化智能操作,精准又高效,彻底改变了过去人工操作危险又劳累的状况;落煤口安装的智能喷淋系统,装有敏锐的感知系统,只要落煤入仓,喷头便会迅速喷水,将粉尘牢牢“压制”;皮带机栈桥进行钢结构全封闭改造,远远望去,恰似一条蜿蜒的“绿色长廊”,不仅有效防止了煤炭散落,还为长江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煤废水回收循环系统高效运转,含煤废水不再直接排入长江,而是经过回收处理后循环利用,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与此同时,安庆电厂还将生态治理投向了来往停靠的船舶。过去,船舶靠岸发电依赖柴油,噪音好似拖拉机轰鸣,排放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严重污染空气。2020年8月,电厂积极部署岸电设施建设。试运行期间,工作人员根据船东反馈,持续对岸电系统进行扩容和优化升级,并在岸电桩醒目位置张贴操作流程和安全事项。同时,购置专业污染物接收装置,免费接收所有到港船舶的垃圾、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规范转运,通过智能平台实现污染物从接收到转运处置的全过程监控。 2024年,安庆电厂累计接收处置船舶污染物282.5吨,供应岸电超过1.9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4.75吨柴油的燃烧量。 如今,站在码头上,江面干净澄澈,空气清新宜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饱受煤粉困扰。周边居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位大爷开心地说:“现在好了,我们能随时在江边散步了,还能与戏友们一起吹拉弹唱。” 正午暖阳:供热革新,编织绿色低碳能源网络 正午时分,阳光炽热,一辆白色蒸汽罐车缓缓驶入安徽华茂纺织公司。阀门开启,来自16公里外安庆电厂的高温蒸汽稳定地注入生产线,为企业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图为安庆电厂检修人员正在检查移动供热储汽罐充装情况 安庆作为皖西南工业重镇,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化工、纺织、食品加工等行业欣欣向荣,但长期面临蒸汽供应瓶颈。众多中小微企业依赖分散式小锅炉供汽,这些小锅炉效率低下、能耗极高,不仅运营成本高,而且排放的污染物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安庆市积极推进中小微企业锅炉整治。安庆电厂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打破传统电厂围墙束缚,提出“变废为宝”的跨界供热设想。他们采用高性能纯物理蓄热工艺,将富余蒸汽存储在移动供热车中,直接运输至用户侧释放,开创了安徽省火电厂移动供热的先河。 这一创新模式成效显著,在30公里范围内,高效替代了周边企业的各类小型锅炉。据统计,截至6月12日,该厂移动供热的年累供汽量已达1.9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2000吨。园区内的PM2.5、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煤烟味”逐渐消散,企业的绿色形象大幅提升,园区的创新创业活力日益增强。安徽华茂纺织公司的负责人感慨道:“以前用小锅炉供汽,成本高还不稳定,现在用安庆电厂的移动供热,不仅成本降低了,生产也更稳定了,环境也变好了,真是一举多得。” 作为安庆市迎江区工业园区的唯一热源点,安庆电厂以打造园区清洁低碳综合能源供应中心为目标,全力构建涵盖循环水利用、冷凝水回收、压缩空气外供、储能等项目的综合能源示范基地,精心编织一张融合“电、热、光、水、气、储能”的绿色低碳网络,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持续注入新动能。 江岸暮韵:项目升级,锻造绿色发展标杆工程 暮色降临,安庆三期建设工地依然热火朝天。随着三期扩建5号锅炉首根大板梁吊装到位、主厂房A列结构顺利封顶,该项目取得关键节点突破,建设进度稳步推进。 图为安庆电厂航拍 安庆电厂三期项目是安徽省“十四五”期间的支撑性电源项目,具有热效率高、供电煤耗低、能源利用率高等显著优势,充分彰显了节能环保理念。该项目建设伊始,就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始终,环保投资占比达总投资的1.19%,专项用于建设高标准污染防治设施。该项目应用了国内最先进的脱硫、脱硝、除尘技术体系,从源头严控污染物排放,确保清洁生产。 “环保是基础,科创是引擎。我们致力于打造智慧、安全、绿色的生态型示范工程。”工程部主任程英捷介绍。在施工现场,洒水车定时作业,防尘网严密覆盖裸露地面,智慧科技应用随处可见。智能AI喷淋系统宛如“生态哨兵”,依托遍布工地的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扬尘浓度及温湿度变化,能够在毫秒级响应并精准调控喷淋范围与强度,实现高效降尘降温;智能广播系统则化身“信息中枢”,同步推送气象预警与环保指令,推动污染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变为数据驱动的主动防控,显著提升环境管理效能。
|
- 上一篇:高温“烤”验,用炽热心跳换清凉山城
- 下一篇:戈壁蓝海的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