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阙风车变身记
时间:2024-02-18 15:57 来源:中国煤炭网 作者:冯韶新 张乾斌 点击:次
正月初四,驱车从宁夏银川出发,沿着乌玛高速,行驶近百公里至贺兰山东麓南部青铜峡市马长滩,便会看到一座座大小不一的风机,在山阙风谷中徐徐转动。 我国首个“以大代小”技改试点项目就坐落于此,该项目属于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宁夏公司第四风电场。 这里富集的风能资源是绿色能源的天然摇篮,特别是夏季,副热带高压边缘气流容易在贺兰山东侧的迎风坡方向触发强对流天气,强气流沿着贺兰山山体缺口而下,便成为汹涌大风。 好风凭借力。得天独厚的资源理应充分利用。 “我们把以前的老机组换成了这种新型的大机组,机组风轮直径205米,轮毂高度为115米,是目前全球陆上批量应用机组中叶轮直径最长的。”站在巨大的风机前,项目副经理苏庆生自豪地说。 据了解,项目分两期,一期等容技改,以16台UP195-5.0兆瓦风电机组代替原有80台80兆瓦容量老旧小风电机组;二期为增容技改,新装16台UP6250-205型风力发电机组,两期总装机规模为200兆瓦。 “一期等容技改我们边摸索变干,探索出一条‘以大代小’技改的新路子,在老机组不完全停电状态下,边拆边建,确保新旧机组无缝衔接,把损失降至最低。”项目经理王涛说,“这种新的模式当天停电,第二天新的机组安装运行并网,减少了线路停电时间。” 作为试点项目,龙源宁夏公司为全国风电“以大代小”技改项目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这条新路子让不仅仅是小风机摇身变成了大风机,还涵盖了管理、运维模式、数字化建设和配套储能等。 “在设备可靠性上,我们从设计开始,按照无人值守运维模式比选先进机组,具备小故障不停机优势。”技改项目安全总监王银说。 “这种运维模式可有效减少工作生活区域建设,机组长周期安全运行可靠性强。同时,公司加大数字化建设力度,风场所有风机和设备数据实时传入集团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苏庆生说,“我们还配套建设了储能项目,这是宁夏首批配套储能的风储能电厂。” 在王涛看来,项目的核心围绕提质增效来进行技改。 技改后,平均单机容量提升至原来的5.8倍,总容量提升至原来的3.5倍。“等容”项目技改后场站运维人员由20人减至4人,发电量同比增加了24%,利用小时同比增加了25%。 容量更大、叶片更长、塔筒更高的新型风电机组代替原来的老旧机组,充分利用风力资源,大大提高有限资源条件下风电场供给绿电的能力。 目前,该项目200兆瓦“以大代小”风电技改增容项目一期等容技改已于2023年底全部完成并网,二期增容技改已接近尾声。王涛表示,该项目将于3月全容量并网,届时年上网电量可达到7亿千瓦时左右,能满足60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大幅提升装机容量和发电量。 (责任编辑:新兴) |
- 上一篇:是假期更是工期
- 下一篇:国家能源集团国神公司春节能源保供同比增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