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煤矿是我国煤炭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产能力大、开采成本低、安全条件好等优势,近几年在建设规模、生产总量、开采工艺及技术装备等多方面均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露天煤矿智慧生产与安全管理平台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解决已有生产与安全管控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减少人员干预,提升生产和安全管控水平,降低事故风险,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实现减人增安、协同调度和高效生产,提升其智能化程度。
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岱沟露天煤矿和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建成了以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为主体的信息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的内容。
(1)在生产智能化方面,2个矿区均建立了智能测采保障系统,准确快速测量采场、排土场,精准完成采矿设计;智能穿爆系统,通过三维设计软件、北斗定位系统、智能布孔系统、炸药混装车智能装药、智能爆破系统,应用炮孔智能测量机器人,实现穿孔、爆破全过程智能化;数字孪生仿真系统,对无人驾驶运行作业进行模拟仿真,实现了首批国内载重最大的300 t级无人驾驶矿用卡车常态化运行。
(2)在安全智能化方面,建成了以安全风险预控、岗位标准作业流程、应急管理、安全积分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安全管理系统。在生产现场安装多台高清摄像机,实现了生产现场全流程可视化、可追溯监控;建立智能安全监控系统,24 h实时监测边坡,实现了“地表位移+深层位移”的边坡监测预警,提高安全效益;改进生产运营协同调度系统,新增接收3级响应信息、应急值守、一键群呼、数据分析和管理调度应急资源等功能;在无人驾驶卡车上安装多个传感器,构建健康管理系统,实现了车辆的全方位状态监控、故障诊断、健康评估和自动灭火等功能;研发应用集卡车防撞预警系统、毫米波雷达防碰撞系统、超速管理系统、司机疲劳预警系统于一体的卡车安全保障系统,实现了卡车运输的自动预警及应急处突。
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东露天矿已建设钻机无人值守系统,以自动导航、环境感知技术远程操作钻机运行,实现了无人值守布孔;建立爆破远程监控及预警系统,实时监控爆破区域,通过人形侦测和移动算法判定是否有人进入危险爆破区;建立智能调度管理系统,实现了卡车智能调度、卡车、电铲、推土机等设备精准定位及参数监测;建立车辆防撞预警功能,实现了防疲劳驾驶、违章监测等功能。
国能新疆准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准东露天煤矿建设了完整的工业视频监控系统和全区域覆盖的有线、无线语音通信设施,可对日常生产进行全面监控与调度;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边坡监测系统、采场红外热像火灾监测系统、采矿作业区安全行车预警系统,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设备管控方面已建成智慧安全用电系统与设备健康管理平台,能够高效监测和管理电气线路参数、用电状态及设备运行状况。
综上,露天煤矿智慧生产与安全管理平台还存在以下2个方面的难点问题。
(1)生产与安全管理平台通常独立建设,形成了生产数据与安全数据孤岛,数据融合度低,缺少数据相对应的工艺流程联动,忽略了生产和安全之间的强耦合性。
(2)各安全生产监控子系统中的数据集成与应用是海量数据的堆积,缺少业务层面的数据价值挖掘及综合应用,制约了安全生产调度指挥工作的高效开展。
因此,构建全方位、高效能的露天煤矿智慧生产与安全管理平台,实现高效生产与安全管理机制的协同完善。
露天煤矿智慧生产与安全管理平台建设目标包含以下4个方面。
(1)建立智能化、立体化的生产计划编制、调度和决策系统,实现精准生产计划和作业调度方案,最大程度利用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2)完善智能安全监管与预警、风险应急响应系统,高效监测工艺生产过程和预测潜在风险,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3)高效管理露天煤矿生产资源(人力、设备、原材料等),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4)充分挖掘智慧生产和安全管理平台中的海量数据信息,为管理和调度人员提供决策支撑,制定更加合理的管理机制。
综上,智慧生产与安全管理平台建设引入先进的智能技术和设备,深度融合安全生产与智能科技,推动露天煤矿开采过程向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推进露天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煤矿新质生产力。
生产管理包含3个模块,模块间形成闭环的管理体系。生产计划智能编制模块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情况等制订生产计划;编制完成生产计划后,生产智能调度决策模块根据接收到的计划,兼顾生产资源、设备状态、人员安排等,对实际生产加以调度和设备安排,对生产计划编制模块反馈生产状态;生产递阶协同管理模块监控生产过程的各项指标、生产线运行状态,跟踪和反馈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并与生产智能调度决策模块进行信息交互,及时调整生产策略,以适应生产中的动态变化情况。
安全管理包含3个模块。安全生产智能监管模块监测生产环境中的安全态势,分析多种来源的安全数据,识别存在的安全隐患或异常情况。出现安全隐患或异常,触发风险智能联动预警模块,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通知风险应急处理智能管理模块,快速响应并执行相应的应急方案,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失并保障人员安全,智慧生产与安全管理平台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生产与安全管理平台框架
生产管理将生产信息传递给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通过实时监控数据检测风险。若检测到安全风险,立即将风险信息发送给生产管理部门,并停止相应的生产流程;生产管理根据接收到的风险信息,重新制订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高效。生产管理与安全管理交互方式,使整个生产过程快速响应和适应各种风险情况,形成生产与安全的闭环协同管理。
生产计划智能化编制模块智能化编制和优化矿山企业生产计划,实现生产计划的智能生成。预处理和整合各生产单位环节的年度生产需求、开采设备状态、天气情况等数据,通过机器学习方法,预测生产能力。根据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数据,包括开采速率、运输速率、环境状态等,动态调整生产计划和资源分配,以适应露天煤矿地质条件和设备状态变化。
基于生产能力和工作需求,规划各岗位所需工作人员数量、设备数量、原材料数量;综合考虑生产计划及设备状态,制定详细的生产方案,包括确定最佳穿孔、爆破作业区,确定采装、运输、排弃、道路维护、复垦等。
生产智能调度决策模块利用各类生产信息系统中的实时生产数据,根据生产计划与实际生产能力,为露天煤矿生产过程中爆破、采掘、运输、排卸、洗选等部分提供科学、合理的调度决策。爆破环节建立爆破数字化综合处理系统、智能钻机系统、炸药混装车监控系统,打造爆破作业设计、测量、穿孔、装药全信息化协同管控平台。
采掘环节建立矿山三维地质模型,基于云端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测绘管理系统,确定最佳采掘点、排土点和运输路线。运输、排卸环节建立智能卡车调度系统,实时监测车辆位置、运载量、路况等数据,全面了解露天煤矿内各运输路径的车流规划,并结合生产计划与实际生产能力,确定最优调度方案。
生产递阶协同管理模块用于实现各级部门间的智能协同合作,建立集团公司、二级公司和生产现场及各生产环节的信息交换、协作与管控机制。总部调度中心和各矿方均可访问智慧生产安全管理平台,确保平台接入不同设备和管理系统,同步生产数据、设备状态、人员调配等信息,确保各方及时获取最新数据,保证不同部门和岗位间信息共享和协作。
生产环节的递阶协同管理主要体现在露天煤矿各生产环节,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开采规划、物料流规划、边坡监测设计、生产规划等。该模块根据生产计划和需求,合理安排各生产环节的人员与设备,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人力和设备,满足不同环节需求,并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安全生产智能监管模块通过部署定位系统、集成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实时监督和管理人员行为、矿区设备、矿区环境,避免事故发生,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人员行为监管采用定位与图像识别技术,结合高清三维地图,实现人员精确定位,确保人员在安全区域内工作;建立驾驶员行为分析系统,实现对驾驶员违章行为和个人健康状态的有效监管。面向矿区设备监管需求,建立车辆防碰撞系统,实时获取矿用卡车位置、速度、方向等参数信息;建立胎温胎压监测系统监测车辆状态,避免发生事故;建立燃油精准计量系统,保证露天煤矿生产的连续性。利用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矿山生产环境(废水、废气以及地质构造、气体浓度、温度、湿度、震动等),通过历史和实时数据分析,识别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风险智能预警模块通过智能设备和控制系统,预警露天煤矿边坡、火灾、塌陷、透水灾害,保障人员安全和煤矿生产的稳定运行。
采用边坡雷达、边坡测量机器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天-空-地协同边坡智能监测等先进技术,对露天煤矿边坡24 h不间断监测,实现边坡灾害超前预警。安装气体传感器,对带式输送机、破碎站、煤仓等进行可燃气体浓度监测,并提供浓度超限预警;对易燃区域进行红外扫描测温,当温度超过安全界限时,对火灾预警,并通过后台报告危险点具体位置。在地理信息系统地图上识别气候的高风险源,指示值班人员进行巡逻。建立水文数据动态监测系统,实时获取露天煤矿地下水温度、流速、水量等信息,在地下水流入采场时及时预警,并建立三维地质水文模型,对地下水流向加以预估。
风险应急处理智能管理模块采用智能决策方法,为露天煤矿事故快捷响应与高效处理提供途径。分析边坡坍塌、山体滑坡、水灾、火灾等风险事故,合理分配应急装备、物资、人员,并确定安全可行的避难场所。
制定标准化的露天煤矿应急方案模板,收集和管理各种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和关键信息。当应急事件发生时,根据实际采集信息,从事先制定的应急方案中选取最匹配应急方案,并加以智能推送。接收和核实突发事件的报警信息,快速判断事件类型、规模、影响范围,智能调度救援队伍,提供最优路径规划。
建立联动式通知机制,通过短信、声音警报、电子屏幕显示等,自动发出警报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同时自动停止电铲、带式输送机等关键生产设备的运行。建立风险溯源机制,实时记录与归档现场监测数据、采取的措施、人员动向等关键信息,并建立应急处理反馈机制,将事故的经验教训运用到预防和改进措施中。
生产计划智能编制模块生成详细的生产计划数据,包括生产目标、资源配置、任务优先级和时间安排。数据传输至生产智能调度决策模块后,基于资源可用性、设备状态、工作环境和生产需求等因素,制定出最优调度方案。
调整后的调度方案反馈给生产计划智能编制模块,并下发至生产递阶协同管理模块,确保各部门统一协调操作。执行中遇到问题和反馈信息回传至相关模块,以便未来的计划编制和调度方案进行调整优化。
双向反馈机制确保了生产计划与实际执行的高度一致性和灵活性,提升了系统响应能力和效率。风险智能预警模块收集边坡、火灾、气象和水灾预警信息,并将其传递给风险应急处理模块。该模块根据应急方案处理风险,将结果反馈给风险预警模块。同时,风险信息传递给生产智能调度决策和安全生产智能监管模块,及时调整调度策略和监管方式。处理结果发送给生产计划智能编制模块,更新生产计划。风险预警模块将风险信息传递至安全生产智能监管模块,以便于进一步安全监管。
为提升各模块间的协同效率,设计了实时响应、异常处理、容错机制3部分响应机制。实时响应生产调整和安全预警等关键操作,设定了严格的响应时间要求。当某模块发生故障或数据传输异常时,异常处理机制自动切换到备用措施,确保生产和安全管理不受影响,多层次容错机制,对于关键数据和操作,自动进行数据备份和冗余处理,防止因单点故障导致系统停摆。
子模块间的数据交互采用异步通信模式,允许各模块独立处理数据传输任务,减少系统整体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并行处理能力。各子模块间的数据传输通过TCP/IP协议,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数据格式采用标准化的JSON格式,易于解析和扩展,支持多种类型的数据交换。为保证数据安全性,在传输过程中数据通过TLS加密进行保护,防止数据泄露或被篡改。
通过分析露天煤矿生产与安全管理平台建设现状,提出了露天煤矿智慧生产与安全管理平台总体框架,设计了生产计划智能化编制、生产智能调度决策、生产递阶协同管理、安全生产智能监管、风险智能联动预警、风险应急处理智能管理6个子模块,可解决生产与安全管理平台独立建设的问题,实现生产管理与安全管理的跨域协同。
文章来源:《智能矿山》2025年 第6卷 第09期
引用格式:宋程鹏,魏弘,邢慧茹等.露天煤矿智慧生产与安全管理平台建设构想[J].智能矿山,2025,06(09):14-18.
“阅读原文”,免费下载阅读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