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主页 > 技术资料 > 科技论文

四川省煤炭供需平衡预测和保障研究

时间:2024-04-16 来源:中国煤炭杂志官网 分享:

经济管理

四川省煤炭供需平衡预测和保障研究

李永金,龙 军,赵文峰

(四川省能源地质调查研究所,四川省成都市,610045)

摘 要 煤炭工业是四川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随着四川省煤炭去产能的顺利推进和重庆市煤炭开采整体退出,以及成渝城市群快速发展,川渝地区煤炭缺口急剧扩大。在研究四川省煤炭消费结构、煤炭消费行业以及煤炭供需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四川省 “双碳”目标、水电和新能源发电增加等因素影响,对四川省2025、2030年煤炭供需平衡走势进行了预测。同时分析研究了该地区目前煤炭资源供给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煤炭缺口;煤炭供需平衡;保障研究;四川煤炭产能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决定了较长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存量最大、可靠性最高、经济性最好的主体能源[1-2]和工业生产原料,是可实现清洁高效利用的最经济、最安全的矿产资源。煤炭是我国主体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不仅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保障,同样对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给予支持[3-4]

煤炭工业是四川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四川省能源结构始终受季节性影响,特别是生产和消费比重逐年增加的水电,因此,火电、冶金、建材等行业用煤在短期内尚不能完全被替代,未来煤炭消费比重减量是必然趋势,但是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战略地位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煤炭稳定供应事关四川省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在四川省煤炭去产能的顺利推进、重庆市整体退出煤炭开采行业以及成渝城市群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四川省应进一步发挥煤炭“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根据国家对川渝地区发展定位和配套政策,建立煤炭一体化保供基地,逐步适度释放川南筠连、古叙国家规划矿区相对优质产能,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高矿井产能利用率、本地煤炭自给能力,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所需煤炭稳定供应能力。

1 四川省能源消费结构及煤炭消费行业

1.1 能源消费结构

四川省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增高,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逐年降低,从2015年的36.7%下降到2021年的25.9%,煤炭占比平均增长率为-4.9%。2021年,四川省能源消费总量22 569.4万t标煤,平均增长率为3.9%。其中,煤炭消费量增长率为2.2%,石油为1.8%;天然气为7.3%;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为10.9%。从占比上看,2021年,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57.1%,石油消费占比17.0%,煤炭消费占比25.9%。四川省能源消费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四川省能源消费情况

年份能源消费总量/万t标煤煤炭/万t标煤石油/万t标煤天然气/万t标煤一次电力及其他/万t标煤煤炭占比/%201518 306.4 6 714.1 3 470.9 2 619.0 5 502.436.7201618 755.8 6 365.4 3 563.1 2 695.4 6 131.933.9201719 229.0 6 085.1 3 711.6 2 876.3 6 556.031.6201819 916.2 5 865.3 3 680.7 3 152.2 7 218.029.4201920 790.6 5 886.1 3 881.8 3 387.7 7 635.028.3202021 185.95 728.93 729.63 486.68 240.827.0202122 569.45 846.03 840.33 767.49 115.725.9

数据来源:四川统计年鉴(2020)、四川统计年鉴(2022)。

1.2 煤炭消费行业

四川省煤炭消费的重心在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工业部门消费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历来是四川省四大主要耗煤行业,且煤炭消费越来越向四大主要耗煤行业集中。未来一段时期内,除煤电可由水电等替代外,其他用煤尚不能完全被替代。2021年,四川省工业耗煤占比98.2%,较2015年增长1.7%。四川省煤炭消费行业占比数据见表2。

表2 四川省煤炭消费行业占比 %

年份农、林、牧、渔业工业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工业中的火电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生活消费其他20150.696.513.00.30.10.41.90.420180.697.216.20.10.10.41.40.320200.897.922.80.200.10.90.120210.798.228.70.100.10.80.1

数据来源:根据四川统计年鉴(2020)、四川统计年鉴(2022)相关数据计算。

2 煤炭供需现状

按照煤层分布特征及赋存规律来说,四川划分为9个赋煤带、12个煤田和18个矿区,2022年四川省规模以上企业煤炭产量2 224万t,如此少的产量显然难以满足四川的经济发展。

截至2023年4月,四川省共有煤矿250处,其中停工停产煤矿138处。正常生产矿井61处(乐山市8处、巴中市1处、内江市6处、自贡市4处、达州市8处、凉山州1处、广元市6处、攀枝花市5处、广安市8处、泸州市10处、宜宾市4处);正常建设矿井17处(乐山市6处、内江市1处、达州市5处、凉山州1处、广元市1处、宜宾市3处);隐患整改煤矿34处(乐山市1处、巴中市2处、内江市4处、达州市14处、广元市2处、广安市2处、泸州市3处、宜宾市6处)。

随着四川省煤炭去产能的顺利推进,一大批落后煤炭产能退出市场,煤炭产业得以瘦身,煤炭产量从2015年的5 183.6万t持续下降至2021年的1 459.5万t,煤炭占能源生产总量比例从2015年的41.7%降至10.6%。同时,煤炭缺口量持续增大,从2015年的1 530.5万t增长至2021年的4 386.5万t。煤炭自给率逐年下降,2021年自给率仅为25%。四川省能源生产情况见表3,四川省煤炭供需情况见表4。

表3 四川省能源生产情况

年份能源生产总量/万t标煤煤炭/万t标煤石油/万t标煤天然气/万t标煤电力及其他能源/万t标煤煤炭占比/%201512 441.45 183.622.03 553.83 682.041.7201612 740.44 740.615.43 948.94 035.537.2201712 729.23 828.412.44 581.34 307.130.1201812 344.32 944.711.64 918.74 469.323.9201913 135.32 637.212.05 870.04 616.120.1202012 928.31 744.511.26 162.45 010.213.5202113 706.41 459.513.26 912.25 321.510.6

数据来源:四川统计年鉴(2020)、四川统计年鉴(2022)。

表4 四川省煤炭供需情况

年份煤炭消费量/万t标煤煤炭生产量/万t标煤缺口量/万t标煤自给率/%20156 714.1 5 183.61 530.577.220166 365.4 4 740.61 624.874.520176 085.1 3 828.42 256.762.920185 865.3 2 944.72 920.650.220195 886.1 2 637.23 248.944.820205 728.91 744.53 984.430.520215 846.01 459.54 386.525.0

根据表3,可计算出2015-2021年能源生产总量、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及其他能源、煤炭占比年度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7%、-12.0%、-6.7%、15.8%、7.4%、-12.4%。

根据表4,可计算出2015-2021年煤炭消费量、煤炭生产量、缺口量、自给率的年度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2%、-12%、31.1%、-11.3%。

3 煤炭供需平衡预测

3.1 煤炭需求因素分析

煤炭作为典型的资源型行业,具备能源和工业原料的双重属性,是钢铁、化工等产业的重要工业原材料,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四川省能源结构始终受季节性影响,特别是生产和消费比重逐年增加的水电,因此,火电用煤在短期内尚不能完全被替代,而占比高达70%的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用煤尚不能完全被替代。

成渝城市群建设将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川渝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仍将持续增长。通过着力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国家通过清洁能源替代煤炭战略[5],培育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水电、天然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结构比重将逐步上升,煤炭消费占比及总量将随着清洁能源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逐步下降及趋于稳定。

3.2 煤炭需求预测

根据2021年煤炭消费量以及过去几年的煤炭消费量平均增长率-2.2%,预测四川省2025、2030年煤炭需求量分别为5 348万、4 785万t。根据2021年能源消费总量以及过去几年能源消费总量平均增长率3.9%,计算四川省2025、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分别为26 301.6万、31 846.4万t;2021年煤炭占比25.9%、煤炭占比平均增长率-4.9%,计算四川省2025、2030年煤炭占比分别为21.2%、16.5%;预测四川省2025、2030年煤炭需求量(标煤)分别为5 576万、5 255万t。

根据《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未来较长时期内,成渝经济区作为除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外第四大经济增长极,城镇化率将进一步提高,冶金、建材、化工等耗煤产业需求更加旺盛,宜将四川省2025、2030年煤炭需求量(标煤)适当调高为6 000万、5 900万t。

根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能源局关于印发《四川省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发改能源〔2023〕 3号),到2025、2030年,四川省原煤消费量分别不超过7 000万t和6 500万t(标煤分别不超过5 000万t和4 643万t)。

当前,距离 2030年实现碳达峰已不足10 a,实现碳中和也仅有不到40 a,时间紧迫、任务艰巨[6];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不断降低,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大规模应用将加速推进我国能源系统的转型,以煤炭为代表的传统高碳能源的优势不断减弱,煤炭行业面临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巨大挑战[7]。综合四川省 “双碳”目标、水电和新能源发力增加等因素影响,2025、2030年四川省煤炭需求预测数据(标煤)分别采用5 000万t和4 643万t。

3.3 煤炭产量预测

根据《四川省30万吨/年以下煤矿分类处置方案》及产业政策、资源枯竭、安全环保约束等因素影响,“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在无新建大中型矿井的前提下,四川省煤矿数量将大幅减少,煤炭产能及产量将呈持续下降趋势。根据《四川省30万吨/年以下煤矿分类处置方案》统计,2023-2028年生产煤矿约195处,设计产能约7 752万t/a;2029-2030年煤矿89处,设计产能约3 744万t/a。

四川省的煤炭资源品种齐全,各煤种均有赋存,主要为无烟煤,炼焦用烟煤较少,但可采煤层大部分为极薄-薄、倾斜-急倾斜煤层,赋存条件相对较差,煤层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中等偏复杂,灾害严重(70%以上为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导致矿井产能利用率偏低,历史统计数据详见表5,经计算2017、2019年矿井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8%、52%,平均值为60%。

表5 四川省矿井产能利用率

年份煤矿生产能力/(万t·a-1)生产矿井建设矿井小计煤炭产量/万t原煤标煤产能利用率/%20177 0092 6829 6914 798.53 828.46820196 5191 4828 0013 396.62 637.252

四川省煤炭产量预测见表6,矿井产能利用率取2017、2019年数据的平均值60%,根据计算:预测四川省2025年原煤产量4 651.2万t(标煤3 321.0万t);2030年原煤产量2 246.4万t(标煤1 603.9万t)。

表6 四川省煤炭产量预测 万t

年份煤矿生产能力/(万t·a-1)生产矿井建设矿井小计产能利用率/%煤炭产量/万t原煤标煤20257 75207 752604 651.23 321.020303 74403 744602 246.41 603.9

3.4 供需平衡预测

四川的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相对较差,煤层地质条件复杂,灾害严重(70%以上为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开采成本高、煤质较差、竞争力弱。川渝地区是全国结构性缺煤的主要地区之一,却是我国能源消费主要区域,也是煤炭净调入区域。川渝地区煤炭主要来自陕西、山西、内蒙古和新疆等产煤大省(区),虽已有机融入全国煤炭市场,但煤炭储备调节能力弱,煤炭保供任务艰巨。

我国煤炭产运销系统的逆向地域分布结构决定了供应链涵盖生产、销售、存储、运输、配送与消费等多个环节的参与主体及其衔接关系[8],涉及公路、铁路、海路等多个运输方式[9],其中公转铁、由海进江将是未来煤炭调入四川地区的主要方式。

四川省煤炭供需平衡预测见表7,根据计算,2025-2030年,四川省煤炭产需缺口1 679.0万~3 039.1万t。

表7 四川省煤炭供需平衡预测

年份煤炭需求量/万t标煤煤炭产量/万t标煤缺口量/万t标煤自给率/%20255 0003 321.01 679.066.420304 6431 603.93 039.134.5

4 煤炭资源供给形势与存在的问题

(1)煤炭资源供给形势严峻。煤炭作为区域主体能源的地位和作用不会改变,继续在能源供应中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经济的稳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愈发刚性,现阶段新能源增长依然有限,煤炭需求有望保持韧性和持续性。川渝地区是全国结构性缺煤主要地区之一,随着四川省煤炭去产能的顺利推进,一大批落后产能退出市场,重庆整体退出煤炭开采行业,区域煤炭产量持续下降,煤炭资源供给形势日益严峻。

(2)煤炭调入不确定因素众多。受国家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煤炭市场、煤运通道和长距离运输不确定因素多等影响,规划建设的煤炭储配物流基地规模相对较小,难以保障川渝地区煤炭稳定供应。这会严重影响到区域电力、冶金、建材、化工及民用等众多刚需行业发展。

(3)老矿区开采强度大,资源逐步枯竭。四川的广能、广旺、达竹、宝鼎矿区历经多年高强度开采,可供后续开发的资源十分有限,甚至逐步枯竭,重庆的松藻、南桐、中梁山、天府等矿区整体退出,煤炭产量不断萎缩。

(4)兼并重组矿井煤炭资源探明程度低,产能难以保障。四川省部分小型矿井在分类处置前就存在未达勘探工作程度就建井开采的情形,升级改造后的矿井资源储量可靠程度低,产能利用率偏低,保有资源量少,无法满足30万t/a产能建设需要。

(5)煤炭深加工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较低。四川省内运营的很多煤炭产业项目还处于原煤开采、分选加工的初级阶段;煤化工产品也多为初级产品,品种单一,产品附加值较低,抗风险能力差。

5 四川省煤炭保障措施和建议

新时代的能源体系,应进一步发挥煤炭“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立足于国家对川渝地区发展定位和配套政策,建立煤炭一体化保供基地,逐步适度释放川南筠连、古叙国家规划矿区相对优质产能,提高自给能力,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所需煤炭稳定供应能力。

(1)建立煤炭一体化保供基地,释放国家规划矿区优质先进产能。当前,煤炭产业去产能、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去产能不是不要产能,而是发展先进优质产能,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在去产能的同时,加快布局煤炭相对优质先进产能。川南煤田是川渝地区最大的优质无烟煤基地、化工用煤基地,属国家规划的14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之一,资源量占四川省的65%以上,具有规模开发的资源潜力,但目前尚未规模开发,规划煤炭产能3 300万t/a,以此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煤炭一体化保供基地。摸清煤炭生产基地发展及运营现状,在优化川南煤田筠连、古叙矿区总体规划基础上,从金融财税、产能置换、营商环境优化、双创等多个方面系统性、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加大资金、人才、土地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助力煤炭基地高质量发展[10],逐步适度释放该区相对优质产能,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集团,将建设一批安全高效大、中型煤矿作为四川省保障煤炭供应、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

(2)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支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建议出台国有重点优势煤矿智能化综采技改扩能,鼓励煤炭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优化煤炭生产布局,淘汰与安全、绿色高效理念相悖的落后产能,推动煤炭生产加工集中度的科学提升[11],依托存量矿井,释放优势产能,盘活国有资源,充分发挥国有重点煤矿在能源兜底保供中的主力军作用;继续给予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技改资金、安全生产发展资金、改革发展资金、产业转型升级资金、税收优惠政策等支持,帮助国有重点煤矿转型升级;出台去产能煤矿债权债务处置政策,推动部分已去产能但仍保留采矿权的优质国有新建、改扩建煤矿存量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坚持区内煤炭兜底保供与区外煤炭物流贸易保供相结合,支持四川省战略储备煤基地建设。

(3)提高自给能力,稳定调入水平。四川省煤炭资源保障的定位必须提升本地煤炭供给率,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快大中型矿井规划建设,加强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和成套装备研发及推广力度,提高煤机装备数字化控制、自动化生产和远程操作能力[12],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因矿施策,分类分级建设智能化煤矿[13],提高煤炭自给率在60%以上。同时,国家煤炭资源的分布和消费情况决定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长期存在[14],应积极与新疆、陕西等产煤大省以及海进江区域建立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采用公路、铁路、海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加强省内煤炭资源储运场地建设,形成以自产、外调相结合的煤炭保供格局。

(4)培育能源化工龙头企业,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现代煤化工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方向[15],加强现代煤化工顶层设计,做好产业布局及优化[16],积极培育能源化工主导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坚持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更加绿色的发展路子。因地制宜实施“先采气、后采煤”“采煤采气一体化”,发展清洁能源体系下的现代煤化工,打造煤炭开采+深加工全产业链条,综合利用煤炭转化与可再生能源、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实现煤炭发展的低碳循环、清洁高效。推动煤炭向原料与燃料并重的转变,促进行业转型[17],提高煤炭附加值。

(5)提高升级改造及资源整合矿井煤炭资源勘探程度。我国在煤炭供应的精准调控和有效保障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主要表现在煤炭资源的精准勘查能力弱[18]等方面,开展升级改造及资源整合矿井的煤炭资源、水文地质、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勘查,加大煤炭资源精细勘察力度,加大深部煤炭资源勘查力度,查明深部煤炭资源地质条件[19],以满足矿井升级改造生产能力建设及生产安全,提高矿井产能利用率。

(6)减免重大煤矿建设项目产能置换指标。为保障四川省煤炭长期稳定供给的需要,创新机制吸引国有煤炭开发企业有序释放川南大型煤炭基地相对优质产能,在控制四川省煤炭生产规模总体平衡的前提下,针对重大煤矿建设项目,由政府协调减免产能置换指标用于项目核准。

6 结语

四川省能源结构始终受季节性影响,特别是生产和消费比重逐年增加的水电,因此,火电、冶金、建材等行业用煤在短期内尚不能完全被替代,未来煤炭消费比重减量是必然趋势,但是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战略地位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随着四川省煤炭去产能的顺利推进、重庆市整体退出煤炭开采行业,以及成渝城市群快速发展,区内煤炭缺口急剧扩大。四川省应通过国家对川渝地区发展定位和配套政策,建立煤炭一体化保供基地,释放优质产能,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高本地煤炭自给能力,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将成渝城市群建设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城市群。

参考文献:

[1] 张胜利,汤家轩,王猛.“双碳”背景下我国煤炭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煤炭,2022,48(5):1-5.

[2] 梁壮,邸帅,赵东波.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煤炭,2022,48(11):9-14.

[3] 谢和平,吴立新,郑德志.2025年中国能源消费及煤炭需求预测[J].煤炭学报,2019,44(7):1949-1960.

[4] 王国法,刘峰,庞义辉,等.煤矿智能化——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J].煤炭学报,2019,44(2):349-357.

[5] 刘瀚斌,王昕彤,史文杰.“双碳”目标愿景下的我国减煤路径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23(2):39-44.

[6] 陈浮,于昊辰,卞正富,等.碳中和愿景下煤炭行业发展的危机与应对[J].煤炭学报,2021,46(6):1808-1820.

[7] 袁亮.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煤炭,2020,46(1):6-12.

[8] 康凯,张敬,张志颖,等.动力煤供应链多级库存控制模型与算法研究[J].物流技术,2014,33(13):321-326.

[9] 吕涛.煤炭供应链的系统结构与协调机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74-79.

[10] 康红普.新时代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J].企业观察家,2021(6):90-91.

[11] 宋晓波,胡伯.碳中和背景下煤炭行业低碳发展研究[J].中国煤炭,2021,47(7):17-24.

[12] 梁壮,叶旭东,赵冠一,等.我国能源安全形势及推动煤炭保障能源供应的措施[J].煤炭经济研究,2021,41(11):9-13.

[13] 王国法.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 推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煤炭,2021,47(1):2-10.

[14] 任忠.淮北矿业集团煤炭物流贸易研究[J].中州煤炭,2011(7):117-118,128.

[15] 宋秉懋,周广林.“双碳”目标下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中国煤炭,2022,48(3):56-61.

[16] 武强,涂坤,曾一凡,等.打造我国主体能源(煤炭)升级版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J].煤炭学报,2019,44(6):1625-1636.

[17] 王国法,任世华,庞义辉,等.煤炭工业“十三五”发展成效与“双碳”目标实施路径[J].煤炭科学技术,2021,49(9):1-8.

[18] 濮洪九.“双碳”目标下,煤炭行业与企业如何应对挑战[J].能源,2021(8):26-30.

[19] 赵平,谭克龙,韩效忠,等.新形势下我国能源与生态安全保障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21,33(1):1-7.

Research on the forecast and guarantee of coal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in Sichuan

LI Yongjin,LONG Jun,ZHAO Wenfeng

(Sichuan Energy Geological Survey Institute,Chengdu,Sichuan 610045,China)

Abstract The coal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industry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ichuan Province.With the smooth progress of coal production capacity reduction in Sichuan,the overall withdrawal of coal mining in Chongqing,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hengdu-Chongqing urban agglomeration,the coal supply gap in Sichuan and Chongqing has expanded sharply.Based on the study on the coal consumption structure,coal consumption industry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al supply and demand in Sichuan,combined with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such as the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of Sichuan and the increase of hydropower and new energy power,the balance trends of coal supply and demand in Sichuan in 2025 and 2030 are predicted.At the same time,the current supply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oal resources in the region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and corresponding guarante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coal supply gap; coal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guarantee research; coal production capacity in Sichuan

中图分类号 TD-9;F426.21

文献标志码 A

移动扫码阅读

引用格式:李永金,龙军,赵文峰.四川省煤炭供需平衡预测和保障研究[J].中国煤炭,2024,50(2):24-29.DOI:10.19880/j.cnki.ccm.2024.02.003

LI Yongjin,LONG Jun,ZHAO Wenfeng.Research on the forecast and guarantee of coal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in Sichuan[J].China Coal,2024,50(2):24-29.DOI:10.19880/j.cnki.ccm.2024.02.003

作者简介:李永金(1982-),男,四川剑阁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煤炭工程设计、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E-mail:304627287@qq.com

(责任编辑 郭东芝)

新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