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煤网移动版

主页 > 历史

煤炭:曾经的重要资源,如今成为历史的记忆

人的生存从来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幸福的生活是奋斗来的。

来到太原,如果不到中国煤炭博物馆去看看,实属憾事。因为这里是煤炭大省山西,这家博物馆也是国家级的,在中国绝无仅有,其中镇馆之宝就是仿真的“地下挖煤之旅”。

煤炭在地球上的分布广泛,但我国的资源名列前茅,尤以山西得天独厚,还可以开采二百年之久!

煤是古代的植物演化而来,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要有阳光、水源、盆地等条件(有点像现代人的度假要素)。

根据能量、烟量等参数划分,煤的种类也繁多,比如焦煤、无烟煤等。

小的时候,爸爸买煤有烟煤和无烟煤之分,后者贵一些,而家里往往买的都是前者。

我国是最早开采、使用煤的国家,比如《山海经·五藏山经》中就有记载,书中称煤为“石涅”。

唐文宗开成年间,日本高僧圆仁从山东栖赤山法华院(今山东荣城)辗转来到山西五台山求法,他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录了当时太原的用煤实录:“太原府。。。出城西门,向西行三四里,到石山,名为晋山,遍山有石炭,近之诸州人尽来取烧。”

从古至今,采煤工作一直是非常危险的人类活动,中国煤炭博物馆中用真实的场景重现了从宋代、近代到现代的各个时期的采煤过程,让参观者身临其境、记忆深刻。

宋时,采煤是“纯手工”,安全生产条件“自然”,简单地用木杆支护,人力刨、捣、掏空自降等方法就完成了挖煤,要人一筐筐背出!

近代,使用了炸药,机械挖掘、传送等机器自动化开始大量使用,但仍然危险丛生,是重体力工作,劳动密集型。

在近、现代历史上,随着工业化革命,全球人口的增加,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持续走高,煤矿工业逐步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工业之一,产业工人众多,一百年前,煤矿工人在我党的领导下,曾有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第一次展示了煤矿(包括铁路)工人的伟大力量。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生动地描写了孙少平第一次下矿井的过程:“罐笼黑暗中坠向地层深处。所有的人都紧紧抓着铁栏杆。谁都不再说话,听见的只是紧张的喘气声和凹凸不平的井壁上哗哗的淌水声。恐惧使得一颗颗年轻的心都提到了嗓门眼上。”

上个世纪的后期,中国的用煤达到高峰,煤矿的开采也已经全部自动化,矿场具有“中央控制室”,通过红灯、蓝灯、绿灯来指示控制瓦斯、水流、空气等流动的方向,通过盾构挖掘、机械支护、自动装卸等完成挖煤、运煤。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唯一的能源就是煤,而不是气,每年的冬季,要靠蜂窝煤来取暖!所以,在那个时候男人在家里、社会中的地位还普遍高些,力量决定地位,当生活不需要出大力后,男性走向中性化,地位也每况愈下。

澳门回归之日,学校联考结束,下午爸爸带上我去买煤,煤场就在家属院的后面。冬天这里甚是热闹,人们要排队买煤过冬。三轮车要租,要先空称一次,自己搬运所需的煤后,再称一次,然后交钱拉走。由于供不应求,蜂窝煤很湿,拿捏要讲技术。最后还有还空车子,我当时竟然没有驾驭三轮的技术!

买煤相当于如今的一次“健身”,要出汗的,当时可能不需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的经济腾飞,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绿色环保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煤炭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

如今,煤、煤场都淡出了历史,买煤的儿时记忆已经远去,新能源无处不在。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通过“煤之旅”,我们看到祖国的日益强大,今非昔比。同时我也深刻的体会到这些伟大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百年来,前辈父辈们用热血、汗水为我们争取来的,我们在珍惜的同时还必须再努力做出属于自己的一份成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