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苑

小院月光

时间:2023-10-08 作者:闫立新 来源:淮河能源 分享:

小时候,住在红砖红瓦的工房区,每家门前都有一块闲置空地。我家住的那排房子,地势较优,西面毗邻田园,春日拔节着小葱韭菜,秋天可见柿子缀满枝梢;再往西,是蜿蜒繁茂的八公山岭,每当秋日渐深,一轮清凉的明月高悬于空中,青山隐隐幽深,完美地呈现出宋代诗人姜夔笔下那种:“淮南皓月冷千山”的意境。

屋子虽然老旧,但西有山林田园,带来烂漫野趣,东挨熟识的邻居,锅碗瓢盆,隔墙有声。以至于多年后,安居工程的搬迁,一家人对拆除的老屋,还是留恋深深。

那时,日子不富,但感觉生活很有烟火味。父亲一下班,就忙着用毛竹,篾片在门前的空地上搭建小院子,高不过一米,等同虚设。好在都是矿工人家,做事光明,散养在院子里的几只鸡,从没有被梁上君子顺走过。我母亲是一个会过日子的人,在春日明媚的时候,围绕小院的篱笆边种上一些辣椒,白菜等时令蔬菜,让简朴单一的院子里,多了些绿意生机,有一种浓缩版的田园情趣。

印象中,我家的中秋节,大多是在小院子里度过。每到节日前夕,母亲都会安排我们去拔出小院里的杂草,给一些蔬菜浇水,等小院洒扫干净后,又搬来八仙桌和凳子放置于中间。那时候,不理解大人们为啥要在桌子上,整齐地摆放几碟瓜果之类的供品,以及虔诚的焚香祷告。只见,母亲弓着腰身,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地祷告着“八月十五月儿圆,糖果礼物敬神仙,有吃有喝还有穿,一家大小都平安”。后来,母亲告诉我们,这是家乡沿袭下来的“拜月神”习俗。

通常,我家过节,不是看时间,而是看父亲何时从矿上下班回来,等父亲到家后,节日才算开始。这时,桌子上的供品,已经换成几碟菜肴,一盘月饼,一堆水果等。菜品,是母亲在小院里采摘的豆角、白菜和茄子等;也配有一道荤菜,那就是让我们馋涎已久的红烧大公鸡;月饼是父亲从乡间作坊里买来的,用粗糙的黄纸包着,里面是豆沙馅和冰糖馅的“土月饼”,虽然制作粗糙,图案简单,不像现在,花样繁多、琳琅满目,蛋黄馅、莲蓉馅、水果馅的,但却是价格实惠,味道纯正的猪油月饼;至于水果,梨和苹果必不可少,红艳鲜美的石榴则是我们孩子们争抢的焦点。

食物,简单而纯朴,但一家人团聚的氛围却喜乐融融。父亲喜欢喝点酒,常年在井下一线工作,患有风湿病,喝点白酒对祛除体内风寒有帮助,所以平日里母亲从不干预父亲少量饮点酒纯朴。酒是乡下的土酒,盛酒的器具是矿上发的搪瓷缸子,浅斟慢饮,辛苦工作之余,衬出父亲从容和乐观的心态。

我们有时吃菜,有时吃水果,看着月亮缓缓挂在柳梢头。不知不觉,西边的八公山岭披上了一层薄如蝉衣的月光,又像水一样在田野里无声地流动开来,美是至美的,好像这月光是冬天赶来的一场雪,以轻盈,以宁静,让远山近水,都做了月光的邻居。

小院里,也弥散着莹白的月光,细腻中似乎能感觉到月光在屋檐上蠕动,在藤蔓上蠕动,在菜蔬上流动,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和祥和。

饭后,收拾完桌子和凳子,母亲在原地铺上灯草席子,一家人席地而坐,闲聊赏月。上高中的哥哥,给我们讲一些古人是怎么过中秋的传说趣事。

等月上中天,小院一隅,有一处平方米大小的浅坑,母亲让姐姐们端来几盆水倒入浅坑里,等水覆满浅坑,坑里出现一轮皎洁的月亮,让我们去踩,所谓的“踩月亮”,就是踩映在水中月亮的影子。按家乡的习俗讲,小孩子如果在中秋夜能够踩到月亮,往后的一年必将无病无灾、吉祥如意。

一、二、三,踩!水面上水花四溅,立脚不稳的三姐,坐在了坑边。“我踩着了!”“我踩着了!”……孩子们的喊声笑声,如同桂花般绽放,快乐的气息飘溢于中秋月夜,让小院骤然间变得清朗温馨。

游戏结束已是夜色渐深,小院里开始恢复宁静安逸,只有花还在游离着香气,蔬菜还在弥散着清芬的味道,所有的万物都沉浸在自然的状态下,沐浴在中秋的月光里。

如今,虽居楼房,生活条件好了许多,但仰望明月也只能在露台上,一轮明月不时被高楼大厦遮遮掩掩,再也不能尽兴,任人自然地观赏。少了虫子的唧唧声,果蔬围绕的氛围,因而每到中秋,就特别想念那些年小院时光,那个个人与自然浑然相融的中秋之夜。

新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