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主页 > 煤矿安全 > 历史上的本周

本周历史上发生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4月2日至4月8日)

时间:2018-04-02 来源:煤视界 分享:

深刻汲取事故教训,把历史上的事故当做今天的事故看待,警钟常鸣;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看待,引以为戒,认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切实防范事故的发生。

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天利煤矿2016年“4·3”重大顶板事故(死亡10人)

事故的直接原因:

6410放顶煤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π型钢梁支护(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采煤工艺),支护强度不够、稳定性差,直接顶局部断裂、失稳,导致工作面部分支架倒塌、顶煤垮落,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的主要教训:

1.违法违规组织生产。

(1)天利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于2015年12月31日到期,未申请办理延期手续,从事生产作业。

(2)6410工作面采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单体液压支柱配合π型钢梁放顶煤采煤工艺。

(3)未经复产验收,擅自组织井下作业。2016年3月24日,莎车县煤炭局对喀拉图孜矿区进行安全生产巡查时到该矿检查,下达了《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莎煤管责改〔2016〕3号),要求煤矿“在没有验收前整改期间,只能进行通风、排水、瓦斯监测,你矿不得进行采掘作业”。天利煤矿春节放假停产后未经隐患排查和复产验收,擅自安排工人在6410采煤工作面生产作业。

2.技术力量薄弱,现场管理无序。

(1)该矿未配备负责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质测量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力量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技术措施不健全。该矿未编制放顶煤工作面开采设计并按规定报批,6410工作面未经验收即组织生产;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没有针对性的顶板管理方法和顶板处理措施。

(2)现场作业组织混乱。工作面每班分8段同时作业,每段长度不足6m,部分段内两人再分段同时作业,同时开帮、移架;各组作业方式和刨煤、移梁、打柱的顺序并不一致,随意性大,无统一指挥;为图省事,工人并未按《作业规程》规定及时打贴帮柱。

(3)顶板支护质量差。该矿使用的RB2B80/200型乳化液泵,最大压力21.5MPa,主供液管直径为19mm,供液距离约1200m,安装在地面。乳化液泵长距离供液且供液主管径小,压力损失大,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供液压力不足。工作面支柱大面积卸压,支柱反复支撑,造成顶板活动频率加大和顶煤、伪顶破碎、离层,工作面支护系统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6410采煤工作面未开展矿压观测工作。

3.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混乱。

天利煤矿未设置安全科、生产技术科、调度室等职能科室;未配备生产副矿长,机电矿长距事故发生时仅任职8天;未配备负责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质测量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2016年2月26日~4月1日工人入井作业期间,未安排矿领导带班; 4月2日中班、4月3日早班(事故当班)未安排矿领导带班;没有执行入井检身制度和出入井人员清点制度,作业人员出入井不检身、不登记。

天利煤矿未制定培训计划,没有按规定开展新到矿工人入井培训和日常培训。煤矿仅有2人持有瓦斯检查作业操作证,井下电工、提升机操作司机等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总经理、总工程师、专职安全员未按规定参加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培训。

4.安全投入不足。未投入资金改造采煤工艺。未提取煤矿生产安全费用。矿井未安装人员定位系统,未按《6410回采作业规程》规定装备矿压观测系统。

5.地方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监管工作不力。地方政府及其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在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不到位。喀什地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煤炭工业管理科,负责全地区煤炭安全生产和行业管理工作,未能认真履责。2016年3月,莎车县煤炭局对喀拉图孜矿区进行两次安全生产巡查,未能发现天利煤矿擅自组织生产作业。

新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