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主页 > 煤矿安全 > 历史上的本周

历史上本周煤矿安全事故(8月2日至8月8日)

时间:2021-08-02 来源:煤视界 分享:

把历史上的事故当做今天的事故看待,警钟长鸣;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看待,引以为戒;把小事故当成重大事故看待,举一反三;让每一起安全事故都成为“前车之鉴”。

贵州六盘水市盘州市梓木戛煤矿2018年“8·6”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13 人死亡,7 人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

110102 切眼掘进工作面位于 3 号煤层突出危险区域,煤矿造假瓦斯参数,没有采取区域瓦斯治理措施,施工的顺层瓦斯抽放钻孔未能消除突出危险性;工作面沿 31 度上山施工,前方煤体在 瓦斯压力、集中应力和自重的共同作用下,受风动锚杆机打顶板锚杆眼扰动影响,失稳,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事故的主要教训:

1.梓木戛煤矿主体责任不落实。

1)煤矿安全意识不强、法治意识淡薄。

未认真吸取110102运输巷钻场20141120日发生突出的事故教训,未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没有把20137月河南理工大学测定3号煤层最小坚固性系数0.2372作为制定区域防突措施的依据,没有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开展防突工作。

2)“四位一体”防突措施不落实。

①煤矿瓦斯地质工作不到位。煤矿未将20141110110102运输巷施工钻场发生突出的情况标注在瓦斯地质图上,瓦斯地质图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和指导井下安全生产工作;对整合前原小金山煤矿副井井筒保护煤柱位置掌握不清;没有查清110102切眼掘进工作面前方地质构造情况4;在施工顺层抽采钻孔的过程中有6个钻孔穿岩,未认真分析,调整防突技术措施。

110102切眼掘进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存在缺陷。采用创诚贵州分公司提供的不具合法性和可靠性的3号煤层坚固性系数作为区域防突措施的依据;将110102切眼布置在原小金山煤矿副井井筒保护煤柱应力集中区。

③违规进行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并造假。煤矿在不掌握煤层突出危险区域的分布规律、没有可靠的预测资料的情况下,回避110102运输巷施工钻场时曾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事实,违规采用直接测定参数法预测区域突出危险性;只钻取了1个煤样却出具6份不同煤样的测定报告;且实际采集的1个煤样未按测定程序进行测定,测定结果失真;煤矿依据虚假、失真的预测结果,做出110102切眼掘进工作面无突出危险的结论,未对110102眼掘进工作面采取区域防突措施。

④钻孔施工验收和抽采计量工作不规范,工作面区域验证结果不可靠。钻孔只验收孔深,未验收钻孔其它参数;瓦斯抽采系统未按要求及时安装瓦斯抽采自动计量装置,抽采量统计不准确、不真实;安排无防突作业资格人员对110102切眼掘进工作面进行区域验证。

110102切眼掘进工作面沿本煤层顺层布置的15个抽采钻孔控制范围不够,抽采时间短,110102切眼未消除突出危险。

3)煤矿通风系统不合理、不可靠。

110102切眼掘进工作面110106联络巷掘进工作面未实现独立回风;1850集中运输石门安设8台(4台备用)局部通风机,分别向4个掘进工作面供风,巷道供风量小于局部通风机吸风量,风机与防突风门之间巷道风流紊乱。

4)采掘失调,违规布置掘进工作面。井下布置了5个煤巷掘进工作面、2个岩巷掘进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数量超出规定

5)煤矿安全管理混乱。鸿锦泰公司作为梓木戛煤矿的实际管控者,未认真管理好梓木戛煤矿正常安全生产秩序。对煤矿的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配备不足,安全培训不到位;矿井地质、瓦斯地质、废弃井巷资料严重缺失;煤矿防突机构不健全,矿长未担任防突领导小组组长,未定期召开防突工作会议;对防突工作过程管理失控,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验证等关键环节无人监督。

2.中耀公司对煤矿管理缺失。

对梓木戛煤矿开展检查次数不足,对煤矿防突工作监督审查不到位。在不能对梓木戛煤矿进行实际管控的情况下,为配合梓木戛煤矿组织生产,下达了五职矿长任命文件,帮助煤矿应付检查。

3.中介公司出具虚假报告。

创诚贵州分公司未按规定程序和规范测定瓦斯基本参数,出具虚假的瓦斯基本参数测试报告。

4.盘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

1)盘州市政府对相关部门工作督促、检查不严,对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督促不到位,未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对能源局(煤炭局)专业人员配备不合理,现有人员不能满足对辖区内煤炭行业管理工作的需要。

2)盘州市能源局对煤矿行业监管工作不细、不实、不严,未按制定的计划开展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检查,现场检查工作流于形式,下达执法文书后未认真督促整改和验收。

3)盘州市安全监管局及安监站对驻矿安监员管理不到位;安全监管执法不严谨,检查重点不明确,随意停止和恢复掘进,对梓木戛煤矿通风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督促整改不到位。

新煤网